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云南再次迎來大量游客。來自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云南省共接待游客3807.7萬人次。在眾多景區中,麗江古城以位列全省第一的101.79萬人次的游客接待量,成為云南省的五一假期“頂流”。
“麗江古城確實值得打卡,這是我第二次來。”“去麗江旅游的后勁兒真大,在古城拍的照片太好看了。”“下個十一假期還來!”網絡上,許多游客也紛紛曬出自己對五一假期麗江古城之旅的評價,其中不少是“回頭客”,或是即將成為“回頭客”。從網友的評價可以看出,“舍不得的麗江,忘不了的古城”這句宣傳口號,已然成為麗江古城帶給游客的真實體驗。
一
美食,是很多人對一座城市的最初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回憶。
行走在麗江古城,隨處可見的臘排骨等極具麗江民族特色的美食,是令人無法忽視的存在。相傳380多年前,徐霞客游歷麗江時,當地的木氏土司曾用納西族最高禮遇宴席“三疊水”予以熱情款待,其中第三疊“熱烈疊”中的主菜,便有臘排骨火鍋。《徐霞客游記》中,對當時的宴席還留下了“大肴八十品,羅列甚遙”的記載,徐霞客與麗江美食之間,也由此留下一段佳話。
古城內的阿婆情臘排骨火鍋店,專注深耕這道納西族傳統美食已有10余年。選用取自鄉村走地豬的新鮮肋排,經土法腌制自然風干數月后,用文火慢燉出一鍋醇厚底湯,搭配上各種新鮮時令蔬菜,夾起一塊臘排骨咬上一口,既咸中帶鮮又嚼勁十足,再輔以當地特有的蘸水調味,頓覺滿嘴肉香而無半點油膩。憑借這道美味,如今在麗江已擁有10家門店的阿婆情臘排骨火鍋店,10余年來不知征服了多少游客的胃。
五一假期,麗江古城內游客如織。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如果想品嘗更多納西族特色美食,古城內的阿媽意納西飲食庭院,則是一個絕佳的好去處。這家餐廳的負責人肖軍,出身于納西美食世家。肖軍的奶奶蔣意意,是麗江古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最受歡迎的廚師,被鄰里們親切地稱呼為“阿媽意”。傳承了奶奶手藝的肖軍,不僅是麗江納西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還是納西族“八大碗”制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
2006年,在麗江古城內的小石橋旁邊,肖軍創辦了第一家以奶奶名字命名的阿媽意納西飲食庭院,此后又連開多家分店。因為注重使用天然食材,保留傳統烹飪技藝,阿媽意納西飲食庭院逐漸成為外地游客尋覓“麗江老味道”的網紅餐廳,也讓更多人了解到納西族飲食文化,并愛上了雞豆涼粉、米灌腸、酥油茶等各種納西族特色小吃。
雞豆涼粉。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初來乍到的外地游客,為何會被“麗江老味道”俘獲味蕾?在肖軍看來,一方面,麗江地處青藏高原向云貴高原過渡的橫斷山脈,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賦予了這片土地豐富的原生態食材,這是大自然的饋贈;另一方面,麗江是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多民族交融的歷史人文背景,也使得納西族飲食文化呈現出兼容并包、自成一體的獨特氣質。
肖軍表示,麗江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開放包容自古以來就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涵,納西族飲食文化正是麗江的城市精神在“舌尖上”的一種體現。“縱觀納西族飲食文化的發展歷史,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肖軍介紹,與此同理,他的餐廳在追求“麗江老味道”上并不一味因循守舊,例如在菜品口味方面就做了一些改良,以便外地游客能夠更好接受。
2024年3月,為進一步推動納西族飲食文化廣泛傳播,更好地向游客推介納西族傳統美食,麗江古城飲食文化傳習院正式揭牌成立,并由肖軍擔任院長。“傳習院在展示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將致力于發掘更多本土食材,讓游客品嘗到地道、正宗的納西族美食。”肖軍透露,以納西族傳統火鍋為基礎,最近他正在加緊研發一款更契合年輕人消費習慣的“一人位小火鍋”,“這款小火鍋在造型和口味方面,都將有所創新。”
“網上有些人說,麗江沒有美食。但當我結束旅程,登上離開麗江的飛機,卻不由自主地開始回味起臘排骨、菌菇湯、米灌腸以及雞豆涼粉的味道。”一位剛從麗江古城歸來的游客如是感慨。
二
麗江古城,是一個很“慢”的地方。
始建于宋末元初的麗江古城,已有800多年歷史,至今仍較為完好地保留著原始風貌。古城內的納西族民居依山勢而建,陡坡處多有石階,狹窄的街巷里,是帶有歲月痕跡的石板路,這里沒有快速直達的觀光車,游客只能步行游覽。或許正因為如此,來到古城的每一個人,都會不知不覺慢下腳步,認真欣賞這里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座小橋、每一朵鮮花。
“在麗江,你可以什么都不做。”這是屋頂咖啡主理人陳秋男,對麗江古城的第一印象。幾年前,當時在北京工作的陳秋男機緣巧合下來到麗江散心,那次她在一家民宿住了將近一個月,卻哪兒都沒去玩。
“在大城市,人們被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等太多東西裹挾,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來到麗江這個遠離喧囂的地方后,一切都慢下來了,仿佛瞬間擁有什么都不做的權利,哪怕就是坐著發呆,靜靜地喝上一杯咖啡。”陳秋男說,感受過麗江的“慢”之后,她來到古城開了一家民宿,后來又在民宿內開了咖啡廳,“現在除了住宿,客人也可以在院子里或屋頂的露臺喝咖啡。”
麗江古城夜景。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與在大城市寫字樓里喝咖啡不同的是,坐在麗江古城的屋頂喝咖啡,可以享受一段獨屬于自己的午后時光。”一位游客邊喝咖啡邊說,自己每年都會來麗江古城待上幾天,當地的所有景點早已玩遍,如今只為品味這里的慢生活。
與“民宿+咖啡”類似,由一群麗江本地納西族年輕人創辦的“創世集音樂現場”,采用的則是“日咖夜酒”的經營模式。這家店白天是咖啡廳,落座后點一杯店內的特色“雪山Dirty”,端起來慢慢品嘗,先苦后甜、冷熱交替的豐富口感,便開始在齒間久久縈繞;當麗江古城的夜幕降臨,這里則變身成為音樂酒吧,游客在舉杯對酌的同時,還能欣賞傳統的納西族歌舞表演,看到興起時不妨直接起身加入隊伍,體驗一番熱情歡快的納西族打跳。
“這些演出人員,都是我們請來的麗江本地納西族居民,他們從小就能歌善舞。”該店一名負責人介紹,該店店名“創世集”同樣暗含寓意,取自于納西族自古流傳的神話史詩《創世紀》,這部史詩講述的是納西族初民創世立業、繁衍后代的故事,“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希望將經營業態與民族文化相融合,讓更多人愛上麗江、愛上古城,這是我們的創業初衷。”
“開著玩Bar”演出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羅振宇 圖
除了納西族打跳,民謠也是古城夜生活里不可錯過的體驗。“開著玩Bar”是古城內的一家音樂酒吧,每晚都是人頭攢動的場景,爆滿時甚至“一座難求”。這家酒吧一共有10余名合伙人,其中一名合伙人趙成介紹,他們在古城內都各自經營著其他主業,開酒吧只是一項副業,“純粹是開著玩,所以取了這個名字,我們就想游客來到古城能夠有個地方,坐下來聊聊天、喝喝酒、聽聽民謠。”
“古城內的酒吧,陌生人拼桌是很常見的現象,這在習慣獨來獨往的大城市是很少見的。”趙成說,麗江的生活節奏很慢,人們都很熱情、真誠,來到麗江創業十多年的他,如今已在當地成家定居,“舒緩、放松、友好的氛圍,是我留在麗江的重要原因”。
三
在麗江古城內,細心的游客會發現,很多店鋪的招牌上除了漢字店名,還刻著另一種象形文字。這些生動有趣的文字,便是古老的納西族東巴文。東巴文被稱為“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已經流傳一千多年,并且至今仍在使用。
走進古城內的文化院落——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不僅可以了解東巴文演變形成的前世今生,還能欣賞到東巴畫、東巴木雕、東巴刺繡等各類東巴文化和藝術作品。館長和閏元介紹,該文化院落自2016年開放,集展覽、學習、體驗和銷售于一體,游客在學習書寫東巴文的同時,還可以選擇支付紙張等材料成本費用后,將自己的體驗作品帶走留念。
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內展示的東巴畫作品。澎湃新聞記者 羅振宇 圖
為傳承、弘揚好麗江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在古城內共打造推出了以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等為代表的30個文化院落,使精神文化產品成為古城旅游的新體驗、新亮點。
除了古老的東巴文化,作為歷史上的茶馬古道重鎮,麗江古城還孕育了獨特的馬幫文化。在古代,馬幫對推動邊疆貿易和經濟發展、促進邊疆文化交流和民族團結,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馬幫還成為向前線運送武器彈藥等戰略物資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心阜馬幫是麗江當地的一支納西族馬幫,誕生于明朝中期,谷榮桂是同心阜馬幫的第十七代“馬鍋頭”之孫,在爺爺的帶領下,他4歲多開始就經歷了9年的馬幫長途生涯,14歲到19歲又經歷了每年一個月的馬幫短途生涯。為打造麗江古城對外展示馬幫生活、研究挖掘馬幫文化、傳承弘揚馬幫精神的重要窗口,2021年底,文化院落同心阜馬幫博物館在古城正式開館,館內展陳的馬鞍、馬鈴、馬掌、皮條、籠頭等大量珍貴老物件,成為訴說茶馬古道昔日繁榮、承載馬幫故事和文化的“活資料”,其中有不少是谷榮桂的世代家傳之物。
“博物館場地是我自己的房子,如果用于出租一年至少能收20萬元租金,但我們不僅免費開放,還聘請了一名專職講解員。”谷榮桂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后,隨著滇藏公路通車,馬幫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自己也成了“最后的馬幫人”,但馬幫在應對惡劣自然環境時體現出的冒險精神,在長途跋涉中體現出的團結互助精神,在商業往來中一諾千金的誠信精神,在抗日戰爭投鞭從軍時體現出的愛國精神,仍值得人們學習、傳承和弘揚,這是他開設馬幫博物館的初心所在。
天地院納西族歌舞表演。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帶有濃郁原始氣息的東巴舞,多聲部交響舞曲“熱美蹉”,納西族最古老的演唱方式“谷氣”,金沙江畔的納西族勞作歌舞“阿里里”,用羌笛演奏的遠古音樂……在另一個文化院落天地院,每天下午三場的納西族歌舞表演,總是讓游客沉浸其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這些歌舞動作熱情奔放,還有模仿動物叫聲等原生態的音樂表現形式,不僅充滿藝術張力,也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一位剛看完表演的游客說,多年前第一次來麗江旅游,她就被古城內風格獨特的納西族民居建筑所吸引,此番重游發現古城內新增了許多有意思的文化院落,這次她準備多待幾天好好逛逛。
“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愛上古城的理由。”該名游客表示,她打算下次帶上更多的親戚朋友,再來麗江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