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以“正青春 向未來”為主題的第九屆青春文學獎在南京頒出,來自全國各高校的23名大學生獲獎,王蒙獲“青春文學獎·特別獎”。
第九屆青春文學獎設“小說獎”“詩歌獎暨年度十大校園詩人獎”“散文獎”“評論獎”四大獎項,共有23位高校學生獲獎。其中,殷文佳的《騎出槐陽路》、吉克有古的《星星河或冬日》(組詩)、解言的《水生》、紀水苗的《抒情·廢墟·懷舊——理解孫頻近作的三個關鍵詞》分獲各獎項的首獎。
“青春文學獎”小說獎獲獎者合影
“青春文學獎”詩歌獎獲獎者合影
“青春文學獎”散文獎獲獎者合影
“青春文學獎”評論獎獲獎者合影
此外,本屆青春文學獎第一次設立“特別獎”,用于獎勵曾在《青春》發表作品,筆耕不輟的文學大家。組委會將此獎項授予了王蒙先生,授獎詞說:“王蒙先生豐富博大的人生經歷和蔚為大觀的文學創作,無不洋溢著理想主義的激情和真善美的人文情懷。他執守文學信念,謳歌時代精神,不斷探索寫作奧秘,貢獻的典范之作是共和國文學記憶,也是當之無愧的青春寫作風向標。”
獲此獎項,王蒙先生高興之余,認真回憶了自己和《青春》的往事。《青春》創刊初期,王蒙曾以《當你拿起筆》為題,連續多期發表創作談,指導和鼓勵青年寫作者拿起手中的筆,大膽表達自我。他還寄語當代青年,希望他們能在這個豐富、多元的時代更好地完成自我成長。
04:36
王蒙在北京高興地接過“青春文學獎·特別獎”,回憶了自己與《青春》的往事,并寄語當代文學青年。視頻來源:《青春》雜志(04:36)
1979年10月,《青春》雜志創刊,隨后拉開了“青春文學獎”的序幕。這一獎項從1980年至1984年連辦五屆,王安憶、梁左、韓東、梁曉聲、蘇童等作家都曾獲得該獎。2019年11月,在《青春》創刊40周年之際,停擺了35年的第六屆青春文學獎得以重啟。
第九屆青春文學獎頒獎現場,往屆青春文學獎小說、詩歌雙料首獎得主,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彝族青年加主布哈發表演講。他說,青春文學獎給了他莫大的文學鼓勵,讓他有了更堅定的勇氣:“我沒有剪斷身上彝族語言的臍帶,反而隨著文學創作的深入,對那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思考。彝族村落的生活經歷滋養了我的創作。”
加主布哈演講
第六屆青春文學獎中短篇小說獎得主、南京市“青春文學人才計劃”簽約作家焦典則作為頒獎嘉賓來到現場。她說,在車站,當她看到接站人員手中“《青春》雜志社”接站牌,便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她把獲獎作品《木蘭舟》作為自己首部小說集的第一篇,就是因為青春文學獎是她文學之路起步階段尤為重要的一筆。
焦典發言
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云南大學中國當代文藝研究所所長李森表示,加主布哈、焦典都是來自西南地區的作者,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地方語言、文化和風物的影響,進而打開一種不同的、從文學中看世界的模式。
“現在年輕人的寫作和我們那個時代是不一樣的,他們涉獵的內容比我們那個時候更廣泛,所以他們的寫作視野更加開闊,取材也更加豐富多樣。”詩人、小說家韓東如是說。
據悉,從第十屆“青春文學獎”起,將增設“青春文學獎·絲路青年獎”。每年設置5個名額,主要獎勵在中國獲獎者還將優先獲得南京市“青春文學人才計劃”簽約作家扶持資格。特別優秀的作者作品,包括其譯作,《青春》將給予出版扶持。
“青春文學獎·絲路青年獎”正式啟動。
在“絲路青年獎”啟動儀式上,中國作協國際文學交流中心執行主任、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丁捷說:“我們的 ‘絲路青年獎’,正青春,經絲路,向世界。文學應該走向世界,經過絲路,我們讓更多的華語寫作青年加入《青春》,成為在世界文學之都(南京)一起發光的文學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