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發文透露,蔚來在過去的五一假期銷量大增,新增訂單破7000。除了銷量回升,蔚來還有其他好消息:城區智駕的全量推送以及換電朋友圈的持續擴充。
4月30日,蔚來如約開啟全域領航輔助NOP+的全量推送,覆蓋NT2.0平臺近23萬名用戶,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城區輔助駕駛功能推送。
換電方面,路特斯、廣汽集團先后宣布與蔚來達成充換電戰略合作,蔚來的換電朋友圈再添兩名新成員。
李斌在北京車展的溝通會上對雷峰網《新智駕》表示,“蔚來的錢花在哪了,肯定沒花在我和力洪的辦公室上,都花在研發和基礎設施上,我們相信隨著競爭的加劇,大家越來越能夠認識到蔚來在技術、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方面投入的后勁。”
過去兩年,蔚來在研發上的投入高達242億元。這一點也曾讓蔚來飽受爭議,但現在看來,蔚來的投入和堅持,已經逐漸進入收獲期。
蔚來的城區NOA:“打深地基建高樓”
“我們圍繞一個非常深的地基去建更高的樓,出地面之前,大家覺得挺慢,地基一旦蓋好,上限、天花板是非常高的。”
這是李斌在闡述蔚來智駕的重要板塊——群體智能時發出的感慨。
實際上,以前李斌在解釋蔚來的投入時,也有過類似的表述,只是“地基”還未建成,始終不夠令人信服。
現在,蔚來完成了全域領航輔助NOP+的全量推送,成為了業內僅有的四家具備全量推送城區智駕的車企之一。翻開成績單,蔚來的城區智駕已經覆蓋全國726座城市,覆蓋中國大陸99%城市,全域領航輔助NOP+累計開通里程達120.8萬公里。
蔚來于2023年9月才官宣自己的城區智駕研發計劃,從0到99%用時8個月,蔚來打好“地基”后的速度確實如李斌所言,“一旦形成閉環,進化速度非常快。”
蔚來智駕的“地基”就是群體智能。
這個由蔚來獨創的概念,可以借用特斯拉的“影子模式”來理解。
蔚來每輛NT2.0平臺車輛都搭載4顆英偉達Orin X芯片,其中一顆芯片被用于保障群體智能系統的運行。群體智能,將數據處理、分布式訓練以及測試的能力下放到車端,每一輛跑在路上的NT2.0平臺車輛都能夠采集、分析、訓練數據,并組成車隊進行道路驗證。
通過群體智能,蔚來的通用能力(也就是行業通常講的感知與規控能力)得以不斷迭代,解決長尾問題,同時道路驗證的效率與智駕的安全性都得到了提升。
蔚來共賣出了近23萬臺NT2.0平臺車輛,這也意味著蔚來一共有近23萬臺能夠實時進行道路驗證的車輛。而大多數車企仍主要基于自建的數量在百來臺左右的車隊做道路驗證。
龐大的實車驗證能力,使得蔚來的開通標準也較為嚴苛,一條道路通過5次端云驗證才會推送,目前蔚來達到該標準的城區驗證里程已有84.7萬公里。
蔚來智能駕駛研發副總裁任少卿介紹,依托群體智能強大的驗證能力,即使已經驗證過的道路與城市也會持續更新信息,保持鮮度,不會出現驗證新路就無法兼顧舊路的情況。
這套系統從硬件到軟件的搭建共耗費了蔚來兩三年的時間。
李斌表示,群體智能系統的搭建取決于三大條件,一是車端的算力要足夠強,有足夠的預埋;二是要建立端到云整體數據閉環的能力,包括對接管的數據分析、事故的數據分析和對場景的分析等;三是要有足夠多的車輛覆蓋。
任少卿在與雷峰網《新智駕》的交流中提到,“現在很多車企和科技公司想做(類似群體智能的系統),但是做不了,進度可能相當于蔚來的兩年之前。”
而在群體智能之上,蔚來此次全量推送的智駕版本的通用能力進行了兩大升級,包括占用網絡OCC2.0與人車共駕安全模型AD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