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汽車圈最靚的仔無疑是小米創始人雷軍。當晚,“蔚小理”等汽車公司創始人集體為雷軍站臺。當雷軍公布小米第一款車SU7價格時,何小鵬心理應該是復雜的。標準版、Pro版、Max版的價格對應著小鵬的G6、G7和G9的價格區間。
總部位于廣州的小鵬汽車(9868.HK/XPEV.NYSE)又多一個強勁的友商。其上市4年虧損近400億元,扭虧前提是交付量提升到30萬輛左右,小鵬去年14萬銷量,2024年如果難以達標,淘汰賽中只怕更加難熬。
汽車毛利率負1.6%
小鵬汽車2023年虧損擴大了。
年報顯示,2023年小鵬凈虧損103.8億元,虧損幅度同比2022年的91.4億元擴大約14%。
實際上,小鵬營收保持兩位數增長,去年實現營收306.8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4%。
營收增長14%,虧損擴大14%,這兩個非常有意思的數字背后,是小鵬的毛利率變差。
2023年,小鵬綜合毛利率為1.5%,汽車毛利率為-1.6%,對比2022年的11.5%、9.4%。
汽車毛利率為何下滑?小鵬表示,這是由于促銷活動增加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期滿,此外G3i及現有車型升級,相關存貨撥備及采購承諾帶來虧損,對2023財政年度汽車毛利率產生2.4個百分點負面影響。
汽車毛利率為負數,其在公司總營收占比超過90%,想要盈利是不可能的任務。
推低價車“卷”比亞迪
2023年,小鵬定下20萬輛銷量目標,實際完成約14.2萬輛,增長17%,完成約70%目標。
造車圈內較為一致的觀點是,要實現盈利,年度銷售30萬輛是臨界點。
因此,假如小鵬2023年完成20萬輛,全年虧損也許可能壓縮到40億元以下,那么2024年一鼓作氣拿下30萬輛銷量,并初步實現盈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節奏。
畢竟友商理想2023年銷量37.6萬輛,盈利超過百億元,是個最好的參考樣本。
小鵬汽車產品矩陣包含P5、P7兩款轎車產品,G6、G9兩款SUV產品及一款X9MPV產品,涵蓋20萬-40萬價格區間。按照去年銷量14.2萬輛,汽車銷售收入280億元測算,平均單價19.7萬元,其主要出貨量還是偏低價格車型做支撐。
想要上量,小鵬計劃開辟第二品牌,即用更低價格10-15萬元汽車血拼下沉市場。
據了解。小鵬2024年銷量目標是28萬輛,相比于去年翻倍。也就是說,如果原有汽車品牌銷量維持大約20%增速,即大約17萬輛;則低價品牌要補充11萬銷量,才能完成28輛銷售目標。
這個任務容易完成嗎?
10萬-15萬元價格帶是比亞迪主要銷量來源,包括海豚、秦系列等車型,年銷量超過200萬輛;同時,也是傳統汽車商投入最多資源的地帶。2024年,吉利、長安、奇瑞共有10款左右新車布局聚集這一價格段。
經濟型電動車看似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賽道非常卷,小鵬想要分得一杯羹,王牌就是智能駕駛,畢竟也是大眾看上的技術。
但小鵬智駕實力究竟如何,還需要市場檢驗,2024年也是小鵬能否絕地反擊的關鍵一年。
上市后四年虧損293億元
2020年8月,小鵬率先登陸美股紐交所,2021年7月再掛牌港交所,上市已經有4年時間,持續虧損。
其他年份不計,2020年至2023年這4年,依次虧損49億元、49億元、91.4億元和103.8億元,累計虧損293億元。至2023年末,小鵬的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還有212億元,按照當前虧損強度,還能支持2-3年。
持續虧損下,小鵬在二級市場股價也受到壓制。其港股發行價165港元,一度漲至220港元,最低跌至不到25港元,最新股價32港元左右,和發行價相比,破發高達80%。
電動車市場本就進入紅海,現在小米入場又來卷,經過2024年洗牌后,小鵬會是幸存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