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5 月 10 日晚舉行的 e 平臺 3.0 Evo 技術發布會上,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擲地有聲地宣稱:在高電壓車型方面,比亞迪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到其想要的幾百伏;而高達 23000 轉的轉速,更是當前全球量產車型中的最高轉速電機。
一直以來頗為低調的這位工程師此番能發表如此高調的言論,無疑從側面彰顯出了比亞迪新技術所獨具的強大優勢。
據比亞迪官方介紹,e 平臺 3.0 Evo 成功地融合了五大技術集群,其中包括:CTB 整車安全架構技術集群、十二合一智能電驅技術集群、智能寬溫域高效熱泵技術集群、全域智能快充技術集群以及智能運動控制技術集群。而在這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無疑就是電驅技術與快充技術,畢竟這是消費者能夠最為直接地感受到的顯著技術優勢。
e 平臺 3.0 Evo 所配備的是比亞迪首款十二合一智能電驅系統,它巧妙地將電機、減速器、電控、整車控制器、電池管理器、直流變換器、車載充電器、配電模塊、升壓模塊、升流模塊、自加熱模塊以及能量管理等眾多關鍵要素完美地整合在了一起。
如此之高的集成程度使得整個電驅系統的結構變得更加緊湊,整車的能量轉化效率也隨之大幅提高,其系統的綜合工況效率最高可達令人驚嘆的 92%,這樣卓越的數據在整個行業內也是處于頂尖水平。在平常的城市駕駛工況下,出行效率能夠顯著提升 7%,續航里程更是可以足足增加 50km。不僅如此,通過巧妙運用電驅系統,比亞迪不但成功實現了車輛更為卓越的性能表現,而且還很好地滿足了快速充電的急切需求。
比亞迪此次發布的電機最高轉速達到了驚人的 23000rpm,廉玉波在發布會上明確強調,盡管友商展示出了更高轉速的電機,但實際的情況是,23000 轉就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能夠實現量產的最高轉速電機。
若就電機轉速進行對比,小米 SU7 量產車的電機最高轉速為 21000 轉,特斯拉目前量產車電機的最高轉速同樣是 21000 轉,而華為已經搭載在智界 S7 上的電驅動系統 DriveONE 的最高轉速可達 22000 轉。此外,集成在電驅系統中的幾個與充電相關的模塊也是比亞迪的核心技術優勢所在。
盡管目前部分車企都在積極布局屬于自己的超充樁,在超充樁上充電確實能夠實現更快的充電速度,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分布更為廣泛的是目前已經建成的公共充電樁,在這些公共充電樁上,充電速度往往就會大打折扣。
比亞迪全球首創的智能升流快充技術,成功地將充電電壓與整車電壓進行了解耦,使得在任意電壓平臺下均可充分發揮現有充電網絡中 GB15 標準公共直流充電樁 180kW 的最大效能。該技術在 250A 充電口規格下,能夠實現大功率充電。
通過實測數據顯示,在使用 GB15 標準公共直流充電樁的情況下,最高充電功率可達令人矚目的 180kW,最大充電電流可達 400A,從 10%到 80%SOC 的充電時間小于 25 分鐘,公共充電樁的利用率得以提升 30%,這不但極大地提升了用戶實際的充電體驗,同時也顯著提升了充電樁的運營效率。
不僅如此,比亞迪還通過智能末端快充技術,將 80%到 100%的充電時間從原本的 30 分鐘成功縮短至僅僅 18 分鐘。
為了能在普通公共充電樁上實現更為快速的充電速度,比亞迪還擁有智能雙槍超充技術,它成功開辟出了兩條充電回路,既可以獨立運行,也能夠同時進行工作。當雙槍同時充電時,能夠實現充電功率翻倍,最大充電功率達到了令人震撼的 500kW,從 10%到 80%SOC 的充電時間僅需短短的 12 分鐘。
此外,通過巧妙利用電驅動系統,還具備智能脈沖自加熱和升壓快充等技術。
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通過深度復用了電驅動總成,在動力電池內部成功激勵產生出高頻交變電流。電芯在高頻交變電流的作用下,能夠利用自身內阻快速產熱,從而實現電芯的快速升溫。在極其寒冷的環境中,充電時間能夠大幅縮短 40%。
智能升壓快充技術通過復用驅動系統功率器件組成升壓充電拓撲,使得高電壓車型能夠充分發揮其快充性能,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國標電流上限,實現寬域恒功率充電,而且還能完全兼容當前所有的公共充電樁,成功解決了高電壓平臺車型在低壓充電樁上的充電適配問題。
首個搭載 e 平臺 3.0 Evo 技術的海獅 07EV 在中高配車型上就提供了 800V 高電壓平臺,而目前普通公共直流充電樁的電壓為 380V,海獅 07EV 便能夠通過智能升壓快充技術很好地適配這些充電樁,從而實現更高效率的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