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特斯拉汽車的制造工藝,網友們都會總結一個字:糙!不少特斯拉車主認為,糙才是正品,這樣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為了降本,特斯拉絞盡腦汁,花大力氣開發(fā)一體化鑄造技術,降低重量還減少零件數(shù)量,一時間也被奉為“神技”。
然而五一假期期間,外媒一則“特斯拉準備放棄下一代一體式鑄造”新聞悄然到來,讓不少車企都感到懵了:砸了這么多錢,特斯拉突然就說放棄了?
將幾十個零件合為一,重量降低30%,制造成本降低40%,這是當年的特斯拉Model Y應用一體式壓鑄技術的賣點,單從數(shù)據(jù)來看的確很誘人。不久后,特斯拉正式宣布,未來壓鑄技術將出現(xiàn)在特斯拉各車型上,深陷成本壓力的車企們看到了降本的希望,迅速跟進。
歐美、日本甚至不少中國車企,開啟壓鑄制造軍備競賽。2020年特斯拉的壓鑄鎖模力為6000噸,而小米汽車曾透露,生產SU7車型底盤的大型總成件為9100噸級壓鑄機;今年年初,小鵬汽車宣布12000噸級壓鑄機已安裝并開始生產;哪吒汽車則宣布與力勁集團,共同研制具備超20000噸級的壓鑄設備。
至于特斯拉,剛在3月的科技大會上才宣布,將推出一體化壓鑄工藝2.0版,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50%……所以,當傳出特斯拉暫停一體化鑄造技術時,很多車企還沒反應過來,這風向轉得也太快了!
其實一體化鑄造并不好搞。截止到2021年,特斯拉Model Y的一體化壓鑄設備的安裝調試、工藝流程等花了特斯拉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但壓鑄零件的合格率依然低于四成。極氪副總裁就曾在社交媒體吐槽過特斯拉出品鑄件的品質。
一體化鑄造技術看似大幅度節(jié)約生產成本,但前期成本投入非常高。特斯拉在改造生產線時就發(fā)現(xiàn),一體化壓鑄的一整套新的工藝開發(fā),投入成本并不低于建造一條新的生產線。
關鍵是,花了大力氣弄好的一體化壓鑄,就工藝方面和傳統(tǒng)生產零件相差太遠,看看特斯拉這壓鑄零件,精度和傳統(tǒng)沖壓件差了一個世紀。
說到這,大家開始明白為何特斯拉的車型制造工藝這么粗糙了,這本身就是一體式壓鑄的“傳統(tǒng)”。至于成本,特斯拉通過加大生產量來分攤,所以才形成了成本優(yōu)勢。不過在大規(guī)模生產之后再想提升工藝精度,那得加很多錢。對特斯拉而言,滿足基本技術指標就夠了,精工工藝?真的抱歉了。
站在用戶角度,應用一體化鑄造技術,似乎對降低車價而言沒什么用,遠沒有電池價格影響那么大。一款車型性能、品質是否優(yōu)秀,也不是簡單從它的制造工藝而定。一體化壓鑄真把車體制造成本降下來了,省下來的錢車企會在其他地方給用戶補回去嗎?現(xiàn)實是,哪怕特斯拉也沒有口氣再喊降價了。
N點評:一體化鑄造技術長期來看能降低制造成本,但中國車企已經在短時間內將技術和成本弱勢扭轉過來,低生產成本已不再是特斯拉的唯一競爭力。今年4月,馬斯克匆匆到訪中國,討論FSD落地問題,特斯拉下一個發(fā)力點將放在智駕。未來特斯拉放棄升級一體化壓鑄,并非不可能,最重要的是看市場,或中國市場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