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視頻的《慶余年2》播了個如火如荼、橫掃全網之際,愛奇藝派出了《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出戰,以女頻大IP對打男頻大IP,想來是存了不愿對家獨美的心思的。
該劇播出首日,在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為7225,系愛奇藝2024最高首播熱度;第二日的戰績,截至發稿前,已破愛奇藝站內8500熱度值。
這些自然算好成績,但作為85花領銜、國漫大IP、大制作班底,加上從制作之初便開始營銷不斷的S+大劇,這個首戰成績,還不夠驚艷,離真正的大爆劇,尚有距離,跟《慶余年2》更是沒法相提并論。畢竟,如今《慶余年2》的市占率數據已經斷層第一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的首日熱度值海報
實話實說,作為玄幻仙俠,《狐妖小紅娘》在制作上沒有問題,延續了恒星引力一貫在古裝劇賽道上的精良審美,該劇在制作期內的屢次出圈,也多是因為好妝造。特效方面,目前看來也是錢花在了刀刃上。而演員方面,從劇集類型角度來說,表演尚在框架之內,不過不失(但也毫無可吹之處)。
但僅從前四集來說,該劇劇本屬于典型的“行活”里中等偏下水平:事兒能講明白,邏輯沒問題,但劇情無亮點,人物沒有吸引人之處,人物關系更是順撇。
四集之中,觀眾能了解到:涂山大設定、涂山三姐妹的關系和人設、男女主的人物關系及前史,眼下的危機。你說編劇沒好好寫?都寫了。可這樣看下來,劇情宛如流水賬,場場都是畫面精美的過場戲,也看不到立人物魅力、個性的有效單場戲,更別說在男女主情感推進上,給出什么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動的精彩互動和反復拉扯。
涂山三姐妹
其他的問題倒也罷了,作為古偶劇,比較要命的是男女主的情感推進,男主已經有對女主情根深種的趨勢,但這個感情的來由和脈絡,卻完全沒有展現清楚。明明這種男女主情感推進,是編劇創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階段劃分清楚、高光打點精確才能成立,可《狐妖小紅娘》在這方面卻著實略顯草率。一般來說,古偶劇情感可以不求快,但一定要把該有的心動點、主角之間的吸引點、拉扯感做足。
楊冪 飾 涂山紅紅
龔俊 飾 東方月初
如果要求節奏快,要迅速建立情感,也可以,但要在短篇幅中做到情感建立的合理,就要設置特殊的情景或者人物關系。拿《長相思》舉例,涂山璟幾乎算是開場就對女主情根深種了,但其動心原因是明確的:被女主所救,從一個廢人悉心照顧多年,逐漸恢復健康。
其實這個男方被女方所救,日久生情的情景,和《狐妖小紅娘》中男女主關系是有相似性的,但不同于《長相思》,女主救男主后的長期付出,《狐妖小紅娘》一組組蒙太奇配著古風音樂給得飛起,也沒有給出打動觀眾的細節刻畫,讓人感覺到女主在男主心中的重要性、男主對女主的依賴信任等等,反而在交代了女主救男主這個行為除了善意之外,也另有所圖。
小月初這個演員,演得不錯。
其次,男主一出場是兒童身份,前幾集中,很多相處戲觀感比較接近師生、母子。這就等于,把本來可以用作男主動心原因的“救命之恩”“日久生情”給浪費了。那現在,三集,男主就對女主動了心,就只能找別的理由,找不到,就只能硬寫,比如氛圍渲染一下,看個燈會,逛個夜市,慢鏡頭正反打對臉一拍,周深之類的BGM王者歌聲一起,意思到了,男主動心了。
恕我直言,這種糊弄事兒的“始于顏值”“情不知所起”的動心,在古偶劇中是最偷懶的寫法,最不走心的情感戲,就屬于把創作的主動權和責任全部讓渡出去,指望各位粉絲們“硬嗑也是嗑”唄。
《狐妖小紅娘》開播,愛奇藝的客戶端高調打出這樣的宣傳語:“高甜養成系!年下奶狗用烤雞拿捏妖仙姐姐”。“養成”“年下”“姐狗”,這個項目的賣點是什么,我看愛奇藝和制作方心知肚明。但問題是,目前幾集看來,這幾個標簽是一個都沒成立。
“養成”的看點是什么,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另一個人的肉身與靈魂,其政治不正確和違背道德倫理之處,咱們先不做討論,單就這種情感模式來說,其看點在于上位者一方(通常是更年長一方)通過權力、地位、經驗等有利因素,對于下位者(通常是更年少一方)長期施加影響力,塑造ta的三觀,控制ta的情感和情緒,將其養成為對自己高度依戀的“忠犬”。其天然的禁忌感和道德模糊地帶,才是這種情感關系的戲劇性所在。
年下養成系西皮
而《狐妖小紅娘》中,這種關系并未在男女主之間建立起來。那么國產劇中有沒有將這種禁忌的“養成”關系建立起來的呢?有。一部老劇《策馬嘯西風》,俞飛鴻飾演的女主將吳京飾演的男主從小養大,把他養成了一個會一臉天真地對她說“姐姐讓我殺的人,他就該死”的絕對“忠犬”。當這種畸形的依戀建立之后,隨后無論是年下者反抗逃離,或是翻身掌握這段關系的主控權,都會讓這組人物關系充滿沖突和拉扯。
而“年下”和“姐狗”,看點依然是情感關系中的權力逆轉,年下看似是女性居于情感的上位,這就是所謂的“我也不想的,可他叫我姐姐”。而“姐狗”則是這種情感關系中的再一次權力轉換,看點在居于弟弟位置的男性,如何搶奪情感主動權,這又是所謂的“有的人長得奶,但心野啊”。別看網絡金句俗,但概括準確。而《狐妖小紅娘》幾集之內,都推到男主對女主明確動心了,這些拉扯和看點,有那么一絲絲的精彩呈現嗎?沒有。
別怪我在情感戲上如此苛刻,實在是在玄幻古偶這個女頻賽道里,情感戲就是最大賣點。對家《慶余年》即使情感戲差(這一季,王倦甚至情感戲也寫出了一對熱門CP大皇子和北齊公主),還有權謀、武打、喜劇、逆襲。你女頻劇情感戲寫得不用心,那還有什么可看的呢?涂山狐族OOTD(每日穿搭)?就這,跟《慶余年2》打擂臺?我都要憐愛愛奇藝了。
有一說一,胡連馨飾演的涂山容容,是真的挺美。
女頻S+劇不重視編劇,是我之前一貫的觀察。去搜了搜《狐妖小紅娘》的編劇信息,發現很有趣,無論是百度百科還是豆瓣主創表,都不見編劇姓名,好不容易在片頭字幕中,才找到了編劇信息:韓佩貞,代表作《醉玲瓏》《暮白首》《聽雪樓》等。
這實在是很熟悉的一幕,很多古偶S+的編劇,要么是集卡式的一連串還要分個“初稿編劇”“二稿編劇”“終稿編劇”,要么是不受重視在宣傳中提也不提。明明劇本是一劇之本,但這個類型題材體量里,編劇端到底是如何在進行生產,往往是一團混沌。造成了一種古偶題材中讓人很百思不得其解的狀況:A、B級項目時有劇本用心給人眼前一亮之感的作品(比如《御賜小仵作》《傳聞中的陳芊芊》等);而S+項目,卻往往出現劇本行活混事兒,甚至很差的“丑東西”(比如《鏡·雙城》《安樂傳》《千古玦塵》等)。
此處應艾特王一栩@愛與和平的小胖子,劇本才是一劇之本,聽聽勸吧!
曾經有業內的朋友告訴我,有的古偶制片方(此處非特指《狐妖小紅娘》)在碼盤時,很容易覺得自己頂流都敲到了,劇本啥的差不多得了吧,甚至為了爭奪話語權,恨不得宮斗式的在劇本端腥風血雨黨同伐異。一切努力并非圍繞創作初衷而進行。那么到底是不是“差不多得了”,觀眾的口碑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