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地區的服務文化,是指一個地區的各個服務主體,包括政府及其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在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過程中的服務理念、服務態度、服務技能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和價值體現。這些因素都會構成社會和公眾對服務質量、服務形象的評價和體驗。從以我為中心、以方便管理者為中心轉向以公眾為中心、以服務對象為中心,這是地區服務文化轉型的標志性特征。
近五年多來,長三角在政府服務理念方面有了重要的變化,從提出“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到三省一市服務平臺起名,江蘇叫“蘇服辦”,上海叫“隨申辦”,浙江叫“浙里辦”,安徽叫“皖事通”,都體現了這種變化。當前,為了培育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長三角更需要以深刻的反省和自我革命精神,推進構建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培育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發力點。
歷史上的徽商為什么能有幾百年輝煌?因為擁有深厚的經商文化。當下浙商為什么會有很高的知名度?這都與文化有關聯。一個地方的發展,需要文化的浸潤,競爭的優勢、創新的優勢背后,都是文化的浸潤。長三角要以更好的服務文化涵養人的品格。首先是增強服務的職業意識,服務中,知識要講究實用,技能要強調專業,態度需要敬業,思維方式上要求重視效果,價值觀上要求開放與包容。
筆者曾經在逛杭州一條鄉鎮小街時,想去洗手間,問正在曬太陽的本地一個店主怎么走,結果對方說:比較遠,你就用我家的洗手間吧。瞬間讓我對這個小鎮產生好感,生動驗證了人人都是旅游形象、都是營商環境這句話。
為什么哈爾濱會熱“雪”沸騰?為什么淄博燒烤現象獲得如此關注?為什么貴州“村BA”“村超”會吸引那么多人的眼球?如果僅僅理解為這是炒作、是噱頭,那實在是太膚淺了。如果沒有精心的策劃、大膽而嚴謹的操作、對整個過程強有力的把控引導,哈爾濱、淄博、貴州榕江縣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美譽度。對的管理點亮了城市的光輝,真誠的服務、有效的方案、正確的實施把資源焐熱了,把游客的心焐熱了,把城市的冬季焐熱了。
去年最后一天筆者在南方某市電視臺跨年晚會上,看到一句話,精益化管理不是語文,而是數學,不要用感性的模糊判斷,而要用理性的精算方法。上述地區能贏得全國公眾認可,不是因為那些原則性口號,而是管理上非常嚴謹有力的執行,方向上看得準,資源上用得上,成本上控得了,有毅力所以守得住,總之,會選擇、能堅持、懂愛惜,值得長三角城市學習借鑒。
一個地區的資源和發展要素就像服裝與時裝的區別,服裝主要突出的是實用功能,而時裝除了實用功能,更強調的是設計和品牌,所以,只有植入創意,才能讓一個城市的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有些人對網紅城市、網紅現象不以為然,但如果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那么,所有的本質都會淹沒在現象里。一個城市成為網紅城市都是因為讓公眾產生了跟以前對這個城市的認知所不一樣的認知。關鍵在于,不是第一,不是優秀,不是最好,甚至很普通、很平凡,但通過網紅走上了優秀的方向或者軌道,激勵著一個城市不斷變得更好。
一個城市,更重要的是通過實施戰略和規劃,在具體的戰術環節主動、生動、能動地演繹一系列的網紅人物和網紅事件,塑造城市形象,讓實施戰略的過程,就是公眾動員、公眾參與的過程,讓這個過程充滿著向心力、凝聚力,富有情感地體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這是體現城市管理魅力的重要方面。
培育網紅城市,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號準公眾的脈,懂得公眾心理,對消費浪潮保持敏感,在心動處動人心,在行動上安人心,在過程中不斷激發人心,這些方面做得有效而扎實,就決定了網紅的啟動、啟動后的規模、規模之后的走穩、走穩之后的收獲。
現在長三角很多城市都在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城市,旅游就是對這種“友好型”建設的一個具體檢驗。必須指出,成為網紅城市,主要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學習、靠技術,學習能力,決定了城市管理能力和地區發展能力。
有了這種能力,才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鞏固服務文化,提升地區形象。這幾年,在旅游旺季,總有一些案例曝光,涉及一些城市個別商家的宰客現象。而網紅城市的出現,讓全國各地游客眼睛一亮,這是用案例展現地區形象和營商環境,用服務文化支撐城市形象,比單純的推介政策更動人,比講大道理的宣傳更透徹。其實,哪里都有不良現象,都有宰客案例,關鍵在于不能在社會層面或者網絡上有較大范圍負面的思維定式,這對一個地區會形成較大的誤解和傷害。
總之,改善營商環境,不僅僅體現在政府層面,只有長三角地區服務文化的升華,才能更好支撐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