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汽車博主來說,小米SU7有沒有抄襲保時捷Taycan,頭燈有沒有抄襲邁凱倫,這些都是很典型的送命題,稍有不慎就會成為花粉,或者更難聽點——海狗。
設計這種東西就是這么奇妙,畢竟參考借鑒的門檻很低,設計起來也會比較方便。
我其實更希望中國汽車企業(yè)學點不容易借鑒參考的東西,比如學一下路虎:
為什么他們的車可以賣那么貴?

很少人想過,為什么路虎、法拉利、賓利、勞斯萊斯、瑪莎拉蒂的車可以賣這么貴?一輛最新款路虎攬勝在北美起售價10萬美元,從5萬美元到10萬美元這個過程中,路虎是如何在五個換代周期內實現這一點的?
如果能把這招學過來,那可真是中國汽車一大幸事。
我歸納了一下,有好幾條思路可以參考——
比如:車企的營銷能力挺強,而且,車企的營銷能力也就那么一回事兒,原產國本身的威望,也是全套營銷體系的一部分,你買了路虎,實際上是買的是“尊貴的英國車主”這個頭銜。
同理,買勞斯萊斯和賓利也是身披爵位的身份地位象征。
還有一種解題思路就是,路虎產品的性能非常之強,在越野領域和性能SUV這方面造詣極深。在今年路虎攬勝之夜上市的路虎攬勝運動版SV就有著強大性能,無論是可輸出635馬力的4.4T雙渦輪增壓V8發(fā)動機,還有可提供1.1G橫向加速度的6D智能動態(tài)底盤,都意味著:
路虎對性能SUV的造詣,又已經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新高度。


為了實現如此極致的性能,路虎攬勝運動SV用上了很多唯一,比如23英寸碳纖維輪轂是全球唯一,最大轉向角可達7.3度的后輪轉向也會在日常和性能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
路虎攬勝是整個捷豹路虎最賺錢的車之一,他們對于這款車的用心以及投入程度,從SV的性能上就可見一斑。
而這款車售價,則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達243.8萬,限量發(fā)售15臺。
這簡直就是高價值造車的范本。243萬的價格對于一臺限量版的路虎攬勝好像稀松平常,不管243萬還是324萬,對路虎的高價值用戶來說其實沒有任何區(qū)別,這種客戶群體,能讓Jeep和理想的垂誕灌滿整條唐寧街。

路虎是怎么做到的?
我們不妨再看看一條思路,這條思路我認為是比較靠譜的。
第二代路虎攬勝的產品力非常強悍,以至于可以載入史冊,成為歷代路虎攬勝的設計范本,奠定了人們對路虎歷代車型的最初印象。

毫無疑問,這款車非常暢銷,而在這時,路虎可以選擇兩條路子:
1、擴大產能,提高銷量;
2、在供不應求的前提下,提高價格。
路虎攬勝選擇了第二條,這也是大多數奢侈品的必經之路。沒有人能一開始,就把一輛追求銷量的車賣到243萬。
提高單價對品牌的好處很多,雖然銷量沒之前高,但把產品賣出去之后,能獲得與“薄利多銷”同等甚至更高的利潤,形成車型升級換代的正向循環(huán),下一代產品給出更高的性能、更豐富的選裝,并且針對高價值用戶群體的需求,還可以推出不同定位的車型。
就像路虎攬勝的SV選配——可以選擇391種內飾顏色以及材質組合、230種車漆顏色、選裝定制組合高達160萬種以上。

你沒看錯,這個數字也是突破人類對于色彩搭配想象力的極限。
為了進一步提高價值,路虎攬勝SV在內飾上選擇了半苯胺真皮,用在座椅、頂配、儀表盤等區(qū)域。在內飾的木紋飾板上選擇了中國四大名木之一——雞翅木。

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還推出了搭載3.0T直列6缸發(fā)動機的加長版,依然保留了長軸、頂級四座行政座椅。
我認為,正是這種高度定制和“物以稀為貴”的市場營銷理念,塑造了路虎攬勝這個形象。


要知道,能夠選擇帶“SV”標記的路虎攬勝客戶群體,他們可并不缺錢——243萬和324萬可能沒啥區(qū)別,但稀有程度和豐富的產品選配非常重要,這決定了路虎攬勝這個IP,到底能不能滿足車主們的情緒價值。
所以我說,情緒價值,就是路虎攬勝車系最核心的KPI。
現在,路虎攬勝已經成為路上最頂級的身份象征之一,沒人會懷疑車主的生活品質,也不會有人覺得車主會不會是“打腫臉充胖子“,這車的魅力就在于此,無論是從哪個階層發(fā)跡的富人,都能認可攬勝作為自身座駕,而且自己并不需要跟別人解釋“為什么要買攬勝”這個問題。
理解到這一點之后,再回頭看中國汽車品牌的升級打怪之路,很容易就能察覺到當前的困境——大部分都是虧本造車。

沒有利潤,你的投入和產出就會不成正比,不掙錢,產品升級換代就會缺乏正向循環(huán)作用。一個眾所周知但仿佛被大家視而不見的嘗試就是:
你不可能十年如一日地做一場虧本的買賣。
同時,極為慘烈的競爭環(huán)境,會導致產品越來越強調功利性。但我們卻又都知道,太卷的產品、太功利的定義,就會距離情緒價值越來越遠。但也正是這種情緒價值,才是提高溢價最基礎的要素。

路虎攬勝系列車型完整地展示了如何提高利潤,以及如何滿足情緒價值。事實上,現在宛如電子消費品的功利取向電動車越來越多,但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車型卻非常少。這也導致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的車。
功利化的捷徑就是:要么模仿特斯拉,要么模仿保時捷,要么模仿路虎衛(wèi)士。
如果說“做個性化和感性的車必死“——那為什么路虎和法拉利還活得好好的?
這可真是中國汽車行業(yè)的空白,誰要是能把個性化+感性價值的車做出來、賣出去(在當下市場這當然很難),但這車也可能會和路虎攬勝一樣,載入史冊,百年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