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于比亞迪第五代DM插混技術的爭議還是挺多的,而且很多人都對比亞迪的續航和油耗有所懷疑,比如有人吐槽,比亞迪的虧電續航采用的是NEDC工況標準,不是WLTC工況的測試油耗;比亞迪之所以能跑出2100公里,只是因為采用了更大油箱的原因;要是雅閣也背上65升的油箱,突破3000公里跟玩兒似的;比續航不是比誰的油箱大,技術效率才是硬道理;很多媒體測試比亞迪時油耗都進入了2時代,是因為他們開車的時候都把時速控制在6.70公里,慢慢跑出來的。看到這些,我相信很多人也是不明就里。
而就在前幾天,我看到有博主發出了2000公里的續航征集令,博主向北不斷電開秦進行測試,而其他人可以選擇任意車型,燃油混動純電均可,只要不是比亞迪第五代DM車型即可。這個測試中最有挑戰性的地方就在于,整個測試以高速路為主,大部分時間都是壓著120公里限速跑的,并且空調24度自動擋,全程開啟。
再然后,接受這次挑戰的是本田的雅閣 銳·混動,向北不斷電則開的是120公里頂配的秦L,以前很多人測試過本田雅閣,續航比較長的可以達到2400公里,這兩款車型,應該都屬于低油耗的代表,不過我個人覺得,如果向北不斷電如果選擇80公里版本的秦L的話,續航可能會更長一些,畢竟120公里版本的輪胎更大,電池更大,車身重量也會更重一些。
這里直接說結果:這兩輛車都是從西安出發,全程高速開往深圳坪山,都盡可能壓著最高限速行駛,豐田雅閣因為油箱更小,所以第二天先趴窩,行駛里程為1291.8公里,然后把油箱加滿,總共加入51.6L,油耗算下來是3.99L,這樣的油耗表現應該算是非常強的了。然后油箱更大的秦L在第三天遭遇了大暴雨,在極端天氣下,會大大增加滾阻和續航的難度,然后向北不斷電為了安全將時速控制在了90公里左右,最后接近1800公里的時候,油表不顯示油量的時候下了高速,然后一路開到了坪山六角大樓開始轉圈,最后再1977公里趴窩,接著把油箱加滿,總共加入66.74L,油耗算下來是3.37L。
從這次測試可以看到,在盡量選擇高速路壓著限速行駛的情況下,秦L的油耗做不到3L以內,但是,這也很好的回答了秦L高速行駛的油耗表現,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我們不去看油箱大小,直接通過兩車的實際油耗其實就可以看出,秦L的油耗表現明顯更好。而通過此次測試,我相信目前市面上,應該沒有比秦L油耗更低的車了,發動機熱效率46.06%的價值,在這里應該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如果換成城市道路的話,我相信就算是普通人隨便開,2300公里以上的續航應該也都能做到。
所以,當我們看到秦L有此表現,把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稱為“工業奇跡”不為過吧?在以前,我們中國汽車工業可以說落后了百年,而如今,通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努力,中國汽車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大家都說日系車最省油,但是通過此次的高速測試之后,我們完全不必再妄自菲薄,因為我們中國已經擁有了世界最好的插混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