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智能手機,到了漲價時刻?
“現在各種原材料、電子器件在全球供應情況都比較緊張。”回應外界對榮耀200系列漲價的質疑時,榮耀CEO趙明如此表態。
近日,榮耀正式發布200系列,作為旗下數字系列中端機型,在性能升級不大甚至處理器“反向升級”情況下,榮耀200售價2699元起,榮耀200Pro售價3499元起,相比上一代各機型均漲100-200元。
這被市場和網友廣泛質疑為:新機性能和功耗縮水同時,卻“減配漲價”。甚至有數碼評測人士將其評價為“不值得購買”。
從榮耀市場份額來看,最近兩年表現不錯,在國內市場位居前列。根據Counterpoint數據,2024年Q1榮耀市占率為16.1%,僅次于vivo。
這并不意味著榮耀江湖地位的穩固。事實上,伴隨經濟形勢變化,市場競爭日益內卷,智能手機市場格局一直在不斷變化——包括蘋果也抵擋不住市場殘酷競爭,遭遇最慘淡的季度后,618前官宣iPhone15系列在中國市場史上最大降價,以吸引更多中國用戶。
根據行業人士“智慧芯片案內人”給出的W21周最新數據,618開打第一周,蘋果依靠“史上最大降價”沖到排名第1位,市場份額達18.97%;vivo排名第2,市場份額為17.48%;小米、華為排第3、4位,榮耀則跌到第5位。618大促整體基調,很可能就此定下。
這不免讓外界更為疑惑,榮耀為何在618大促前,發售引起口碑兩極分化的爭議新品?是真的成本上漲導致,還是為了盡快登陸資本市場的急迫之舉?
01
國產手機漲價三種模式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從大環境看,去年以來上游存儲、屏幕等供應鏈集體漲價不時傳來,壓力早已傳導至終端廠商,主力旗艦漲價的確已成為很多廠商共同選擇。
今年3月,三星電機(三星集團旗下子公司)宣布將NAND閃存價格提升15%~20%。更早前,三星已打響CIS漲價第一槍,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漲幅高達25%。另外,DRAM、MLCC、PCB也宣布不同程度漲價。
上述元器件和存儲產品中,智能手機正是最大客戶。“界面”報道稱,由于銅價持續上升,二季度將很可能繼續漲價態勢,下半年則有待觀察。
最大“回旋鏢”來自SOC芯片。高通、聯發科等主要手機SoC芯片供應商在2023單顆高性能芯片價格就已上浮近百美元,這還不算完,美國芯片巨頭高通最近突然宣布,將驍龍8Gen3價格從160美元漲為200美元一顆,驍龍8Gen4價格或將上漲500元。

上游供應鏈的價格飆升,很容易讓一臺主流旗艦手機成本上浮數百元,國產手機廠商——特別是SOC芯片高度依賴高通、聯發科的榮耀、小米等,將陷入困境。
供應鏈漲價傳導至終端廠商后,手機廠商往往采取漲價和減配兩種方式以應對。
比如,華為Pura70 系列起售價5499元,相比P60系列漲幅不算小;小米14Ultra起步價為6499元,直接漲價500元,尚未發布的小米15系列,據稱漲價預計也沒懸念。
主流旗艦產品漲價,從市場角度看邏輯可以自洽。一方面,主流旗艦“軟硬件配置堆滿”,也是AI大模型、各種創新技術的試驗田,最容易受供應鏈漲價影響;另一方面,目標用戶是高端人群,對高端產品的價格不敏感——或者說感到敏感的價格幅度和中低端用戶不一樣,愿意為品牌、溢價買單。
歸根結底,用戶接受主流旗艦的漲價,是產品在性能、屏幕、影像和續航有著明顯提升。比如華為Pura70,全系配備麒麟芯片,擁有5G級能力,1英寸大底,潛望長焦,影像能力升級較大。
也有廠商采用價格不變、偷偷減配方式。5月初有網友發現,自己購買的魅族20 Classic,售價不變,閃存由全系標配UFS 4.0 降級為 UFS 3.1,兩個規格閃存在峰值傳輸速度差了一倍,將直接影響到幾乎所有智能手機日常的使用體驗。魅族解釋稱,這是生產工藝調整導致的。
榮耀200系列則是最后一種模式,也是最受爭議一種。
雖然全系四曲屏,長焦升級,補上了紅外遙控,還和巴黎雅顧工作室達成合作——但全系單頻GPS、轉子馬達、塑料中框,很難讓人相信這是2024年5月發售,起售價高達2699元的新機。從體驗來看,單頻GPS和雙頻GPS在大部分情況下無顯著差異,但雙頻在復雜環境下定位更精準可靠,市場上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絕大多數都是采用雙頻G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