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紅方盒子高端市場的興起,北京越野又要復活212越野車?隨之重回大眾視野的,還有一個古老品牌BAW北京汽車制造廠。
過幾天即將推出的全新一代212,此前通過工信部新車申報目錄已經嶄露頭角,據悉新車將會采用全新的設計,并且在動力、配置上都會有全方位的革新,但曝光的價格只要10萬元左右,引發外界對此的一系列疑問。
顯而易見,面對如今大熱的方盒子硬派越野市場,憑借著中國方盒子“鼻祖”的光環,北汽制造頂著早前的光環,想要用全新212來搶一眾硬漢的“飯碗”。但問題是,北汽的越野之路如今再打這張情懷牌還有用嗎?用“起了個大早,趕了晚集”形容當下北京越野在方盒子乃至整個越野市場的發展情況,再恰當不過了。
如果說整個越野車的鼻祖是JEEP、路虎,那么中國越野車的鼻祖就是北京越野。北京越野BJ212作為最早的方盒子SUV“玩家”,從1965年誕生至今,已經跨越了半個多世紀。可以說,北京越野BJ212也是70后、80后等幾代人最早對于越野車的認知了。彼時的奇瑞、比亞迪、吉利等這些自主品牌都還沒起步,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北汽造越野車的底蘊。
此前北京在越野品牌BJ序列里,先后推出了BJ40、BJ60和BJ80等多款硬派越野SUV車型,并且都采用了非承載的車身結構以及方盒子的設計,但成績平平。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中國越野鼻祖,在如今欣欣向榮的硬派越野市場,不僅成為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更是被后來的“小輩”們按在地上摩擦。
而如今在方盒子高端市場被友商搶占后,BAW北汽制造又想要再次復活212車型,但結果會如何呢?
一、造了大半輩子的越野,卻輸給了長城等小輩
要談新款212的推出,先來談一下BAW北汽制造這個企業。這家車企曾經與北汽是一家,但如今已經分道揚鑣很久。其在乘用車板塊相繼推出了卡路里F7皮卡、王牌M7 MPV和A00新能源車型元寶外,在乘用車市場簡直可以用小透明來形容,其整合能力和制造能力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什么新款212售價僅為10萬元左右的重要原因。
但近兩三年時間,汽車市場的一大潮流就是“方盒子”越野SUV,不管是傳統燃油車市場,還是新能源車市場,各大車企都紛紛涉足,刮起了“方盒子風潮”。因此,BAW北汽制造想要借新款212,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也是情有可原。
綜合目前網上曝光的信息來看,全新212在外觀設計上融入了諸多歷史上的經典元素,比如一拱、兩圓、三橫、四縱的家族化設計語言極具辨識度,防空燈的保留算是其亮點之一。
內飾方面,新212則將配備懸浮式中控屏,硬核當下智能化趨勢;動力方面,新212將搭載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2.0T發動機,最大功率185千瓦,較現款2.4T發動機提升30千瓦。傳動系統預計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四驅系統預計會是基礎的分時四驅,差速鎖當然是會有的,但具體類型還無法確認。從發動機來看,依舊暴露出了北汽制造在越野車型上沒有核心技術體系的缺陷。
總而言之,新212這是一款主打情懷的車。然而情懷不能當飯吃,想要改變現狀,北京制造在越野產品上要做的——不僅要拿出技術,更關鍵的是要提升品質,尤其是要拿出更好的營銷方式。
事實上,硬派越野SUV車型在中國的興起元年并非是在這幾年。誠如我們開頭介紹的,北京的212越野車是最早的“方盒子”玩家。而除此之外,國內硬派越野市場此前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一直被路虎、Jeep牧馬人、普拉多等進口品牌占據。直到2020年,坦克300的到來,正式加速了國產方盒子SUV的崛起。
坦克300于2020年底正式上市進入越野市場時,彼時的坦克300還歸屬于長城旗下的魏牌,鑒于其2021年累計零售量8.4萬輛,就占到硬派越野車市場份額超四成的數據,長城特意將其拆分出來成為一個全新品牌,并相繼推出了坦克400、坦克500和坦克700車型。
坦克300的火熱,不僅讓長城看到了方盒子SUV市場的潛力,同樣帶動了其他自主品牌紛紛跟進方盒子SUV市場。于是,奇瑞、長安、比亞迪等多家車企不甘示弱,紛紛擠入硬派越野SUV市場,并推出方盒子車型。比較有代表的如比亞迪的方程豹豹5、捷途的旅行者等。特別是捷途旅行者,憑借高性價比的優勢,銷量一度破萬,達到坦克300都沒達到的成績,成為方盒子SUV市場銷量第一。
然而,當方盒子SUV市場一片火熱之時,作為中國硬派越野SUV的“鼻祖”,無論是北京的越野品牌BJ,還是早就存在的北汽制造,卻都在市場默默無聞。數據顯示,2023年,整個北京越野車銷量最高的就是BJ40,全年銷量只有20644輛,而北京汽車一直給予厚望的BJ60全年銷量更是只有9437輛,還不及捷途旅行者單月的銷量。至于剩下的兩款車型BJ80、BJ90則更慘了,2023年銷量分別是3564輛和403輛。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為北京BJ40的競品,坦克300在2023年全年銷量為9.3萬輛,售價30萬元以上的坦克500,2023全年銷量也達到了3.3萬輛。顯然從市場銷量來看,在硬派越野車市場或者說是“方盒子”領域,北京的越野車型銷量,已然跟長城不在一個量級,更別說在乘用車市場一直默默無聞很多年的BAW北汽制造。
二、從大哥淪為小弟,北京的越野之路做錯了什么?
為什么起得最早的北京越野車型,卻趕了個晚集?為什么曾經的越野“大哥”,如今卻淪為了市場里的“小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北京在越野市場的沒落,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在自己身上:一是沒技術,二是沒質量,三是營銷不給力。
造了大半個世紀SUV的北京越野,卻拿不出一個讓人驚艷的核心技術,這點確實讓人匪夷所思。以北京越野BJ40為例,其自上市以來,2.0T車型就頻繁更換發動機,從最早源自SAAB技術的B201R型號發動機,到2019款搭載福田研發的4G20T13型號發動機,再到現在,搭載的是來自玉柴的2.0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如此高頻地更換發動機,恰恰說明北汽越野沒有核心技術。一款車企連高階點的核心動力技術都沒有,市場邊緣化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沒有核心技術的帶來的另一大負面影響,就是品控問題無法得到保證。還是以BJ40為例,車主反映的最多問題就是發動機。據相關質量投訴網站統計,BJ40 發動機的問題主要集中于發動機異響、抖動、偶發性熄火、啟動困難、漏防凍液、發動機故障燈報警等方面。
而除了發動機之外,飽受消費者詬病的還有車身共振抖動、面板接縫較大、頓挫感、懸架偏硬,以及油耗高等。這些問題不僅反映出了北京越野核心技術匱乏,而且反映出其在品控方面也是一塌糊涂。這也不禁讓人疑惑,當別的自主品牌不斷打磨技術,提升產品品質,造了大半輩子車的北京的越野車究竟在做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