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深圳李斌拉著余承東錄視頻:
“余總,你覺得未來世界前十的汽車品牌中有幾家來自中國?”
余承東回答說:”50%到70%吧?“
”那就是七家,我覺得五家“李斌同樣對未來高度看好。
在他們對話的同時,中國相繼有20家汽車品牌公布了其五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
蔚來創造了其成立以來最好的銷量,2.0544萬臺,李斌去年立下的目標終于達標,而余承東推動的華為系首次以鴻蒙智行的品類推出了銷量表單:3.0578萬輛,也是歷史新高。
但是落后于在過去一個季度大舉裁員,反思純電戰略的理想汽車,理想汽車實現了3.502萬輛。理想沒有如那些唱衰者所預言的那樣被打回原形,而是在調整策略后,依然在蔚小理中占據頭名。
但是無論名次如何,這過去的五月是迄今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品牌表現最好的一個月,在我們統計的已公布數據的25家品牌中,共銷售了70.5522萬輛。
在中國新能源市場高歌猛進的同時,合資品牌相繼傳出廣汽本田裁員、通用裁員,與此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的風險也在加大,美國在5月宣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歐盟的征稅風暴也正山雨預來,長城汽車關閉歐洲總部全員裁撤。

而好消息是日經中文網引述MarkLines的數據,稱來自中國的吉利在1~3月的全球新車銷量同比增長27%,達到73萬輛,力壓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和寶馬排在第10名。這是中國企業按同一期間計算首次進入前10。比亞迪(BYD)、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奇瑞汽車和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等4家企業也進入了前20名。
這讓歐美警惕感加強。
這不是中國車企首次進入全球Top10,同樣來自MarkLines的數據顯示,比亞迪在2023年已經進入了全球年度前十,在崔東樹發布的數據中,1-5月,吉利與比亞迪并列全球第十。
簡單的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每月的銷量表不僅僅是中國品牌位次的調整,它正如一只蝴蝶在東亞大陸輕輕揮舞,卻正在全球引發一場制造業興衰的風暴。
在智駕網整理的這張銷量排名表中,看見的自然不僅僅是中國市場的變化。
01.
回春四人組
截止今天夜間,共有25家汽車品牌公布了其新能源汽車銷量,總來來看,本月新能源市場整體呈現回春態勢,其中以“回春四人組”——埃安、蔚來、小鵬和哪吒表現最為亮眼。
但春天與春天,還是有所不同的。

在本年二月銷量跌破兩萬后,埃安每月往前拱一點,終于在五月重回四萬,在純電市場再次回到千年老二(未計算特斯拉銷量)的位置,比亞迪固然無法超越,但也沒有誰能超越埃安。不過在引入混動車型數據之后,不得不后移兩個身位,位居五菱、奇瑞之后。
但需要注意的是,埃安的高端品牌“昊鉑”已經發布一年多,但除了前幾月外,埃安官方一直沒有主動更新昊鉑的銷量。
做企業向來沒有什么“錦衣夜行”的美德,如此低調,大概原因也可以猜測。
雖然沒有銷量的消息,但昊鉑官方在日前宣布,昊鉑將推出一款全新車型——昊鉑GT全球款。根據官方消息,昊鉑GT全球款將重磅發布國際領先的智駕補能等技術,以全系800V架構+710km超長續航為基礎,開展全球化的布局,在國際舞臺與特斯拉展開正面競爭。
特斯拉目前尚未公布其5月全球銷量,但作為參考,其4月全球銷售5.3萬輛。

蔚來在過去的5月份銷售新車20544輛。這個成績對蔚來而言意義重大,這是蔚來歷史上第二次月交付過兩萬,也是成績最好的一次。上次超過兩萬要推到2023年7月,彼時銷量數據為20462。
推動蔚來5月銷量大幅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基于車電分離的電池按月租賃的BaaS購車方案。據悉,5月選擇BaaS方案的購車用戶,已經超過了80%。
交銀國際汽車分析師Angus Chan指出,該政策吸引了大量新用戶的同時,還有效提升了老用戶的忠誠度,從而有力推動了銷量的大幅增長。
根據蔚來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4月,蔚來已累計布局換電站2411座,同時還累計布局充電站3790座、充電樁22092根。此外,接入第三方充電樁的數量也超過了102萬根。
在5月15日發布旗下第二品牌“樂道”時,蔚來總裁秦力洪也透露,該子品牌也將采用BaaS模式,其后續換電站將兼容Nio、樂道和已經與之合作換電其他車企。
日前,李斌透露,車企與之合作換電后,其單車將增加1000元左右的成本,參考國內新能源車型的毛利率,這一數字并不算低,但想到可以占2000多座換電站的便宜,目前已有七家車企加入蔚來的換電聯盟。何小鵬也曾半開玩笑地表示,等換電站數量增長到4000時,可能也將加入換電。
5月31日,蔚來能源獲武漢光創基金等機構15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其未來正被多方看好。
這是否意味著蔚來即將走通換電模式的閉環?相比于秦力洪此前預計2030年的閉環時間表,略有提前呢?
考慮到當下堅持純電路線的蔚來是與特斯拉一樣的堅定不動搖派,我們當然希望蔚來的閉環早日完成。

回春小隊第三家是與李斌同乘高鐵的小鵬,但同行不同量,小鵬汽車在去年四季度連續三個月破兩萬后腰斬式下跌至四位數,本月終于爬升到過萬,整體成績為10146 。
在其五月下旬公布的一季度財報中顯示, 季度營收達到65.5億,同比增長了62.3%,其中服務及其他收入這一欄實現了10億元的收入,同比增加93.1%。這筆來自大眾的“技術服務費”讓小鵬股價一度攀升。
一季度毛利率為12.9%,是支撐小鵬股價上升的另一個因素,這一數字在去年同期僅為1.7%。
何小鵬在財報電話會上將毛利率的增長歸功于純電MPV車型X9高成交價。
但這款“本命車型”5月交付1625輛,相比本年1-4月的銷量(2478、1448、3946、1959)已經出現后續乏力的現象,何小鵬此前提出純電車取代燃油車需跨過的充電網絡、充電速度、電池價格三個門檻在MPV車型上體現得尤為突出。
如何挺過尚未結束的二季度,依然是何小鵬和已經重組的小鵬高管們需要撓頭的問題。
看看本月發布的第二品牌MONA,能否是拉動小鵬汽車的銷量的回春丹。
同樣依靠單一車型力挽狂瀾的還有哪吒汽車。
5月9日開啟交付的哪吒L讓哪吒汽車也久違地感受到了產能緊張的快樂,甚至開始需要每天補貼50元感謝下單用戶等待。
哪吒L的爆單一方面源自首款增程車型對銷量的明顯拉動作用,另一方面,努力擁抱新模式的哪吒汽車CEO張勇也終于獲得了流量的收益。
6月1日,哪吒汽車的投資人、國產新能源車氣氛組成員周鴻祎公開調侃張勇沒有“網感”:
“原來都跟用戶吵架,翹二郎腿”,“我經常批評他,現在他也做直播,對訂單幫助很大。”
“連張勇都能做直播,99%的企業家都能做。”
02.
沉默的進步者
除了上述回春企業,大多數新能源企業穩定而欣喜地保持同環比雙增長,讓整個榜單超2/3的企業都在本月完成了過萬的銷量。
其中,極氪和零跑位列第二梯隊一二名,巧的是,這兩家公司在5月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踏入海外市場。

5月10日,極氪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開盤當天,從發行價21美元跳漲至26美元的開盤價,然后繼續一路上漲,最終收于28.26美元,市值為68.98億美元(約合498.5億元)。
而極氪的銷量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的態勢,雖然環比看似進步緩慢,但看同比已是翻番態勢。
長期來看,極氪在中國市場的關注度和美譽度都在上升,在純電市場其已經遠遠將小鵬汽車甩在身后,在高端市場,正與蔚來呈現出咬合競爭的態勢。
與極氪相比,依賴增程獲得高增長的零跑汽車雖然純電市場表現一般,但順應了市場變化,一直在這場競爭中沒有被擠出前十,同時在出海等新潮流中握住了先機。

5月14日,零跑和Stellantis集團的合資公司正式組建完成,該合資公司目前正籌備C10和T03兩款電動車型在歐洲的上市。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也在近日的論壇中表明,一旦歐洲公布“令人震驚”的關稅政策,已經建立合資公司的零跑將與Stellantis集團在海外生產銷售零跑車型,朱江明將其形容為“領先了一個身位。”
二梯隊更多的是長安集團與吉利集團的犬牙交錯,差不多的價格定位和差不多的動力形式讓二者看上去像是汽車行業的肯德基和麥當勞、OPPO和vivo、到底是肯門常在,還是麥門永存,看個人喜好就行。
要是沒有那群討厭的優等生該多好。
嵐圖和阿維塔應該也是這么想的。

與無驚無險的其他品牌相比,上汽通用新能源的7443就略帶苦澀了。盡管上汽官方已經否認工廠2-3個月“高溫假”傳聞,但銷量數字沒辦法否認。同為上汽集團品牌的ID.家族新車銷售10503輛,也僅僅是個中庸,談不上有多出色,當然做為這份榜單中唯二的合資品牌,可以說,當下真正認真做新能源的也就通用和大眾,而大眾是唯一銷量過萬的品牌。
03.
房間里的第一梯隊
盡管五菱在成文最后一刻公布了5月銷量擠進榜單第二,但數字改歸改,僅靠星光、繽果和MINI EV的五菱不得不承認,在新能源領域風頭不在。
寶駿悅也僅完成了1767的銷量,列表內只排在仰望前面。一個悅也,一個越野 ,不得不說,也是種奇怪的緣分。
在最近的流量爭奪戰中,曾經的神車也努力了。
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在月底的一場AEB測試中,本人坐在一臺靜止的悅也PLUS里,另外一臺悅也PLUS則以時速70公里直接頭對頭開過來。
無法剎停就損失老板。
但即便這樣,悅也依然沒迎來什么流量。
沒被撞,但有點悲壯,熱鬧都是別人的。

在這張表單中,智駕網最關注的是理想的數據。
在發布一季度財報后,一直很有熱鬧的理想美股大跌,隨即又被媒體報道理想汽車將裁員近萬人,為防止鬧事,員工甚至每日需過安檢才能進廠。
目前理想針對裁員風波尚無官方回應,但發銷量的速度依然第一。
2024年5月,理想完成35020臺新車交付,連續兩月戰勝問界重奪新勢力銷量第一。此外目前理想汽車累計交付774571輛,位列新勢力第一。
更讓理想順心的是,以往與其纏斗的AITO問界這次并沒有出現在榜單中,取代他的是組團作戰的“鴻蒙智行”,全系交付綜合排在理想之后:
2024年5月鴻蒙智行全系新車(問界M5、M7、M9及智界S7)交付量達到30,578輛 ,環比增長3.19%,其中問界M9在5月交付了15,873臺。
鴻蒙智行的一大好消息是,本年交付總和位列新能源汽車表單第二,達到150647輛,僅低于比亞迪一家。
沒有單獨公布智界的銷量讓人不得不猜測是否其銷量并不客觀,作為對比,智界S7上月交付4546輛新車,1-4月全年交付9141臺,不足問界M9一款車型5月交付量的六成。
余承東透露,5月份是產品調整期,主力銷售產品換代導致短期內銷量下降,預計6月份銷量將重回快速增長。這一說明或許是針對4月23日剛剛換代的問界新M5,據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該車一個月內大定數量已突破20,000臺,于5月15日開始交付。
在公布銷量的前兩天,問界發布了M7的改款車型——問界新M7 Ultra,上市24小時后,該車訂單突破12000臺。同日,享界S9也開啟預定, 預計售價區間為45-55萬元,并計劃于8月上旬正式上市。
第一梯隊還有比亞迪,誰要跟比亞迪比,何況它還剛剛公布了所謂“油耗2時代”的第五代DM技術。
六月的銷量表,好看了。
04.
奇瑞值得另起一段
去年10月,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公開表示,奇瑞2024年在新能源領域將“不再客氣”。
而在今年4月直播中,尹同躍卻稱以上言論是“自己挺后悔的一段講話”,因為這不符合自己過去的人設,也不符合年齡:“六十多歲的人,怎么這么不成熟,還說大話呢?”
直播間一片笑聲,我也以為尹總偶像包袱不小。
但他隨即給出了奇瑞的目標,和時間表。
“奇瑞到今年年底無論如何要成為行業第二名,要看到王傳福(比亞迪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的背影。”
“奇瑞最晚今年6月進入行業前三,到年底成為第二。”

再貼一次,看看這張表單吧,四月出目標,五月就完成了?!
這算什么“大話”,這就是計劃好吧。
在奇瑞的計劃中,將在未來20個月內推出24款超能混動和15款高端純電新產品,“基本實現全面新能源化”。
略顯可惜的是,奇瑞的銷量表“網感”稍差,并未單獨公布各品牌的新能源銷量榜單,但參考純電品牌iCAR品牌首款產品5月份銷量為6668輛,作為僅有單一在售車型的新品牌,iCAR這一成績基本達標。
最近智駕網奇瑞寫得不少,可以從下列文章梳理一下最近一個月的新能源動向。
再次感嘆一下,6月的銷量表,要好看了。
寫在最后:
截至發稿,尚未公布新能源銷量的集團有且僅有長城汽車一家。
這讓此前剛剛關閉歐洲總部的長城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焦慮顯得更為具象。

當地時間5月28日,長城汽車德國有限公司(GWMD)召開全員大會,宣布將關閉位于慕尼黑的歐洲總部,在8月底前解雇所有員工。
長城在歐洲銷售的主要車型為GWM Ora 03、07和GWM Wey 03、05,即國內的歐拉好貓、閃電貓和魏牌摩卡、拿鐵。
彼時這種拋棄“貓狗”而改用與車輛尺寸相當的數字命名被國內媒體評價為長城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但歐洲市場并沒給出期待的回應。
根據歐洲市場研究機構數據,今年1-4月,長城汽車歐洲市場銷量為1621輛,雖然同比增速達到3位數,但基數太低。歐媒暗示長城對歐洲市場前景失去了信心。
不過在新能源戰略上,長城集團確實在不斷調整,在不久前的長城工廠馬拉松期間,一位長城高管表示,在新能源市場,長城堅持不賺錢的業務不做。
也就是說更專注于混動,而對純電動在歐拉之外,沒有再擴張的舉措。
在長城汽車公布的一季報中顯示,其營收428.6億元,同比增幅達到47.5%,增速創下自2022年第一季度開始連續八個季度的新高。凈利潤方面,更是同比暴漲超17倍,達到32.28億元;但凈利潤同比大漲的背后,也有2023年一季度低基數的因素影響。
從銷量來看,2024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銷售新車27.53萬輛,同比增長25.11%;其中,新能源車型銷售5.92萬輛(占比21.5%),同比增長112.82%。但相對其他頭部車企,長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比較弱。
據“趣解商業”了解,2024年一季度,長安汽車銷量約69萬輛,比亞迪銷量約62.6萬輛,奇瑞集團銷量約53萬輛,吉利汽車銷量約47.6萬輛;對比自主五強的其他車企,長城汽車一季度銷量仍相對墊底。
最后說兩句新軍小米。
小米汽車5月交付8630臺,這一數字雖然在列表中下部,但對于一臺僅上市兩月的企業已算不易, 并且小米汽車在手訂單充足,至少還有7萬多輛等待交付。
為了縮短用戶等待提車的時間,小米汽車工廠將在6月開啟雙班生產,當月至少交付1萬輛。對于2024年全年交付目標,小米汽車原定10萬輛,現在要沖刺12萬輛。
8630這一數字,是十分強調“性感”的智己4月銷量的2.3倍,而5月的銷量,智己目前還沒公布。
以上即是熱鬧的新能源市場的紅五月,新格局,也是新希望。
但是誰能長青,只能用一個更長的維度,一個月的勝負從來不是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