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發表名為《堅持長期主義,堅守使命初心,共創中國汽車新未來》的主旨演講。

其中,一些觀點受到熱議,比如新能源車占有率達到50%,建議研究油電同權,均衡新能源和燃油車的發展節奏;反對行業惡意競爭內卷,回歸理性價格戰等。
從曾慶洪董事長的發言,可以看出廣汽集團對于當下車市以及未來車市發展的態度,也是此次演講的主題——堅持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有多難?燃油車時代,跟風造車、想要走捷徑取得成功的車企,消失了一部分。而新能源時代,車企淘汰率要比燃油車時代高出幾個量級,從最風光的時期,中國有幾百家新能源車企,到目前還能正常賣車的新能源品牌,最多幾十家,其中僅經歷了不到10年的光景。

也就是說,新能源時代,市場變革更快,但不意味著,簡單粗暴的惡性競爭,投機取巧的競爭手段,就能占得先機。至少在汽車行業,想要堅持長期主義,需要企業有多方能力擁抱市場的持續競爭。
何為“長期主義”?
大方向來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從消費者需求來看,新能源化不單純是簡單的純電動化,插混、增程也深受消費者青睞。
也就是說,多種類型產品并行,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不是一味地去燃油化。因此,曾慶洪董事長提議,在純電市占率達到50%時,考慮建立有點同權的公平競爭環境,均衡新能源與燃油車發展節奏。比如在政府采購,汽車牌照、購車限制、消費補貼等各方面,研究支持新能源車和HEV節能車等多能源方式并行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油電平權并不是油電對立。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純電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約22%,到50%尚需時日。截至目前,新能源車曾出現過單周滲透率超過50%的情況,但純電車型增速放緩,插電混動與增程車型增速明顯加快,也說明了其市場需求更為強烈,從這更能體現出多品類車型并行發展的重要性。
大市場方向的選擇應交給消費者,而不是通過非常規手段左右消費者的選擇。價格戰就是典型的市場導向大于實際意義。
同時,價格戰也是內卷的極端表現之一。在曾慶洪看來,企業可以卷技術、卷質量、卷社會責任,但不能飲鴆止渴地卷價格甚至到讓本的程度,傷害行業的未來。

降價促銷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這是供求關系和市場規律決定的,合理有序的價格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市場的活力,給用戶帶來更多更優的選擇。但現實是,卷價格似乎卷得失去底線,已經達到了過度、無序讓本的混亂狀態,這樣將損害整個行業的形象和市場信譽。
對于卷價格這個問題,廣汽提倡合理、有序的市場化競爭,用良性的、可持續的競爭手段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長期主義下廣汽的新增長點
廣汽一直堅持長期主義,并加快謀劃“萬億廣汽1578發展綱要”,聚焦發力轉型升級、能源生態、國際化等五大增量。

近年來,圍繞能源生態,廣汽集團正加快打造縱向一體化產業鏈。其能源生態布局已初步成型,其中在電池生產方面規劃產能36GWh的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已于2023年12月正式投產,第一條6GWh產線已落地;補能方面,截至2024年4月,廣汽集團在全國已建成充電站930座、充電終端超6,855個、換電站62座,覆蓋城市159座,大幅提升電動車用戶的補能體驗。
廣汽集團還將堅定不移地強化“品質領先”與“科技創新”的品牌價值,并加速全球化布局,將新能源領域合作走深走實。在歐洲、南美、非洲、中東、東亞等地區布局七大產銷基地,實現全球“研產銷一體化”,向世界普及廣汽更高價值、更智能的全球化車型,成為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化品牌,期待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此外在新能源布局上,廣汽集團堅持自主創新與合資合作共同發展,在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穩步攀升的背景下,廣汽集團正在全面推進合資品牌產品線的智能化與電動化轉型,以豐富的新能源化產品,充分滿足人民的需求。
廣汽集團發布“NEXT”計劃,堅持“EV+ICV”(電動化+智能化)“XEV+ICV”(混動化+智能化)雙輪驅動路線。廣汽“NEXT”計劃還將著力打造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態、智能科技及出行生態、產業鏈及產業集群生態三大支撐。其中,能源科技及能源生態方面將圍繞“電+電池”構建包含光儲充換能源補給網絡、電池梯級利用、電池銀行等業務的能源生態,打造千億級產業新增長點。
集團建設離不開對人才、研發的巨大投入。廣汽累計投入自主研發超過450億元,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截至目前申請專利近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超7800件。成功培育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因湃電池等一批先進性的科技企業。積極培養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高層次人才。
此外,廣汽還依托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為核心載體。建立了全球研發網絡平臺,其中包括美國、歐洲研發中心、上海前瞻設計工作室、廈門智能網聯工作室等。

當下市場出現的惡性價格戰,從消費者角度,是讓利大優惠,是用更少的錢買到配置更足的產品。而實際上,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也適用于價格戰。
企業生存的第一資本就是利潤。電動化時代,除了極少數幾家新能源車企能做到盈利外,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包括傳統車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都在價格戰中出現讓本增量的現象。這也就是開篇所提到的,為什么新能源品牌淘汰率,比燃油車時代要高出很多的原因。
目前的價格戰內卷,車企互相“掀桌子”的行為,很難做到建立在良性的成本改進上,實現產品降本,更多的是如曾慶洪董事長表示的,讓本增量。也如此前其他車企領導人所說,粗暴的價格戰不可取,只會偷工減料造假售假。這樣的行為不僅對消費者是種損害,也不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