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其實很早就有了,早期的叮咚買菜、盒馬生鮮都是類似于社區團購的生鮮配送。
生鮮團購的興起
這個行業真正大規模崛起是在2000年疫情封控以后,居民外出買菜異常困難,社區團購買菜應運而生!
2000年,幾大巨頭包括京東、美團、阿里、拼多多迅速殺進這片市場,因為理論上這是一個電商新領域,是14億消費市場的紅海,亟待開發!
但是,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經過一兩年理順思路后,市場運作方式逐漸清晰,反而,京東的京喜買菜率先退出了市場!
京東退出后,一線品牌是拼多多、興盛優選、美團優選,二線品牌是淘寶旗下的淘菜菜!
社區買菜的大面積虧損
在2022年二季度,拼多多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5%,處于鼎盛時期。美團曾經披露了2020-2022年的利潤情況,分別虧損382億,282億,202億!
血虧啊!要不然京東為什么直接退出了呢!很可能對這片市場前景并不看好!
本人一直都是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的重度用戶,最近突然發現,多多買菜的板塊簡化了,原來有很多分類,每個分類下面還有幾十幾百種商品!如今,沒有了分類,往下翻頁,總的商品不過也才只有幾十種…難道和當初京東一樣,是要退出了嗎?
再看看美團優選的分類,真的是花樣繁多,每個品類下面其實還有幾十種!我目前就在美團倉庫上班干活,品類確實很多,基本上吃喝的方方面面都有!
再看淘菜菜也是同樣有相關的分類!
拼多多對于賣菜虧損多有不滿
聯想到以前拼多多以前的一些新聞報道,說拼多多高層對于社區團購不能盈利一直不滿意!
由此可見,砍掉賣菜業務,專心做高利潤的電商,這是有可能的。2023年拼多多營收超過2400億,凈利潤高達600億!這樣的業績,沒有了虧損的賣菜業務,發展的只能是越來越好!
那么,社區團購賣菜業務有沒有可能實現盈利?
這就要從運營模式說起了!
公司賣菜無法顧及細節很難盈利
簡單一句話,為什么以前的國營商店賣菜虧得一塌糊涂,而個體戶賣菜只要熟練掌握了經驗幾乎沒人虧錢呢?
這是因為,賣菜、賣肉,這個生意市場非常大,全國人民誰每天不吃菜不吃肉呢,但是作為一個公司化運營的方式,可以介入價值鏈的上游,比如種菜,但是卻無法介入價值鏈下游,比如賣菜!因為賣菜有巨大損耗,只有真心為自己干的個體戶才能讓這種損耗下降到最低!
但凡有點不新鮮了,就必須立即出貨,新鮮的好看的則相對讓價格略微高一點點,不要小看一毛兩毛錢的差距,小生意就是賺這個錢!
但是,實際上,社區團購這種公司化運營是做不到的!比如在倉庫內,不管是蔬菜還是冷凍生鮮,掉在地上是沒人會撿起來的,除非他的任務里缺這件貨剛好湊齊,否則不會多此一舉,因為都是計件,沒時間去浪費精力多管閑事!我所在的冷鮮倉庫,水餃、豬肉、面包一袋袋在地上踩碎了也沒人撿起來,這就是只為自己勞動報酬服務的公家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