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電商平臺“618大促”活動即將迎來最高潮。而與往年不同的是,隨著此前不少電商平臺取消預售環節,取而代之官方補貼、直播電商等低價策略和內容策略,不少網友反映“這屆618太長了”。據上游新聞了解,在今年“618”前,有電商已經“大促”累計長達45天,而在去年,部分電商“大促”時間累計長達90天,占到全年時間的四分之一。
今年“618”比往年更早一些
今年五一小長假后不久,多個電商平臺紛紛宣布提前開啟“618大促”并官宣“取消預售”。
多年以來,主流電商平臺一般在5月底公布“618”玩法并啟動大促。去年,淘寶天貓、京東分別于5月26日、5月23日開啟預售,5月31日全面開賣。今年,平臺取消預售,但“大促”開啟時間提前至5月20日前后,“大促”周期明顯拉長。
5月19日,拼多多正式開啟了今年的“618大促”,活動持續至6月21日。
5月20日,快手宣布正式開啟以“天天都是‘618’,大牌補貼比全網”為主題的快手商城“618購物節”,活動將持續到6月30日。同日,天貓、淘寶等平臺已提前啟動“618”活動。
5月28日,在“京東618,又好又便宜”啟動發布會上,京東宣布“618”將于5月31日晚8點正式開啟。
縱觀各平臺動作,今年“618”的一大特點,是平臺在繼續主打低價、便宜、實惠的同時,都將用戶體驗作為自己發力的一大重點。“簡化購物流程”成為今年各平臺的共同選擇: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小紅書等平臺,均更加強調現貨銷售模式。
伴隨著“取消預售”而來的,則是促銷時間的延長。其中,快手的“618大促”時間更是足足維持41天之久,成為“史上最長”。
2023年,抖音促銷活動從5月25日開始,比今年少一天;快手2023年“618大促”活動為期一個月,也比今年短。這意味著參與今年“大促”的消費者在購買心儀商品時可以“即買即得”,無需再等到預售期結束。與此同時,拉得更長的促銷時間,也讓不少消費者直呼“無感了”。
長時間“大促”買家覺得“累”
今年,準媽媽黃小姐買了大量母嬰用品,“大品牌的嬰兒車、安全座椅在‘618’購買價格還是很劃算,安全座椅比原價節省了2000多塊錢。取消預售之后收貨的時間也很快很方便。”
然而取消預售之后超長的“大促”也讓消費者產生了“疲憊感”。
有不少網友感慨道:“‘大促’了快一個月了,正式的日子還沒到”“買的30多單商品都到了而且已經拆開用了,‘618’還沒結束”“‘大促’了一個月,正日子還沒到,而且部分商品價格感覺和平時沒啥區別了。”
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帖稱今年“618”時間太長,心儀的商品價格不停在變,導致自己“下了單又退,退了又要下單”,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26歲的劉女士表示,她今年陸陸續續買了些東西,但并沒有花太多的錢和精力在今年的“618購物節”上,“以前就是預售、定金、直播間蹲優惠,現在感覺即便是搞活動也省不了多少錢,再加上有些商家‘大促’前先把價格提上來然后再讓各種渠道領券買才是原價,很敗好感。”
此外,劉女士表示,“購物節”拉得“戰線”過長也是她失去購物欲的原因之一,“滿300-50持續了很長時間,讓我感覺很疲憊,而且平時也有滿300-30或者滿300-40的優惠,沒覺得便宜多少,這就導致我沒有沖動消費和囤貨的欲望了。”
有媒體調查顯示,在5681人參與的“你認為‘618大促’多長時間最合適”的網絡問卷調查中,有2833人表示“1天,簡單集中,直接最低價”;有1558票表示“3-5天,有時間做攻略”。另一項調查顯示,25%的網友認為,電商平臺“大促”在1-3天最為簡單;43%的網友認為,3天時間太短來不及做功課,7天比較合適;25%的網友認為,2周左右比較合理。93%的網友希望電商“大促”不要超過2周,讓“大促”回歸6月。
當“大促”成為常態
對于各類電商平臺,“促銷”已然成為了常態。
以淘寶及天貓為例,上游新聞梳理公開資料發現, 它們在重大節日及官方名義的購物節都會推出相應的促銷活動,如“年貨節”“國慶大惠戰”“618”“雙十一”等,此類促銷活動持續時間都較長,不少時間都在10天以上。去年“618年中大促”長達19天,類似的促銷活動時長據不完全統計超過了68天。另一些以人群、受眾及節氣為名的促銷活動,如“情人節”“女王節”“端午節”等促銷時間則相對較短,從一天到一周不等,全年總時長超過28天。去年,此類促銷活動總時長超過了96天。截至今年“618”之前,據不完全統計,促銷時長已達45天。
在各大購物平臺,還有更多以不同的人群、行業、品類為名的官方促銷活動涵蓋每月若干時間段,因此可以說,“促銷”已從特定節點的營銷活動轉變為了電商平臺的一項日常操作。
促銷延長需提升買家消費意愿
預售制取消了,為了刺激銷量,電商平臺選擇拉長“大促”周期。這種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戶的接觸和購買機會,提高用戶粘性,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盡管“618大促”的戰線拉長為商家帶來了更多的銷售機會,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挑戰和壓力。
首先,活動周期的延長意味著商家需要持續投入更多的資金、人力和物力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隨著促銷周期的延長,消費者得以在更充裕的時間內進行選擇,消費決策因此更加理性化。這也意味著,那些寄望于通過“618大促”實現爆發增長的商家,期望可能要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