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揚揚的上汽集團董事長和總裁的更迭終于塵埃落定!結果是令人欣慰的,是眾望所歸,更是保證了上汽集團穩定發展、平穩度過轉型期,在新態勢下第二次創業的能力。
愉觀車市獲悉:現任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將結束續任期,正式退休;接替他的將是現任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而上汽集團總裁之職,將由現任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擔任。
據悉,雖是集團頭等大事,但愉觀車市了解到,上汽集團數百位正職干部是昨天晚上才陸續接到開會的通知,6月19日上午,上汽集團召集了一個秘密會議,會議通過逐個訪談、征求意見和填寫選票推選的形式,選出了新任董事長和總裁。不過,該決議仍將需要走流程,包括需要得到市委組織部的批準,預計將會在下周的董事會上公布。
可以說整個過程謹慎又深得人心,當然,推選結果與之前大家預料的也大差不離,從某種角度來看“謠言”也是“無風不起浪”。
此次一把手、二把手的更迭,對于上汽集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理解,為什么到最后一刻才定下來。在愉觀車市看來:這是審時度勢做出的選擇,對此時的上汽集團而言,也是最有利的選擇。
畢竟,第一,現任掌舵人陳虹已經到了退休年齡后又續任并延長,陳虹任期延長至2024年6月28日,也就是說上汽集團董事長到了不得不換的時候;第二,1964年8月出生的王曉秋如果不接任上汽集團董事長,也將面臨退休。
如果不是穩定接任,意味著上汽集團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要更換,這對于一家航母級的車企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而此刻這樣的安排,可以說,讓愉觀車市小編也吃了一顆“定心丸”。
除了一二把手的更迭,1978年出生的賈健旭的上任,也為上汽集團解決了干部年輕化的問題,未來可期。
航母級車企,掌舵人格局最重要
從2014年上任至今,陳虹已擔任上汽集團董事長10年,其退休以后,也續任了四年。一而再續任,也是為了讓上汽集團這艘航母級的車企,在這動蕩的特殊時期保持穩定。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十年,是汽車行業從高速增長到微增長新常態的十年,也是新的智能化新能源轉型發展的十年,加上各類資本的加入,汽車行業可以用“亂花漸欲迷人眼”來形容,處于這樣的“亂局”之中,“穩中求進”才是一艘航母最好的方向。
而上汽集團雖然遭遇狂風暴雨的外部環境,卻守護了自身的良性發展。
根據上汽集團發布的2023年數據顯示:集團銷量約502萬輛。其中,新能源去汽車銷量為112.3萬輛,同比增長4.6%,占比超過22%;海外銷量約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歐洲成為上汽集團首個“二十萬輛級”海外區域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自主品牌2023年銷量約277.5萬輛,在集團銷量中所占比重超過55%。
這只是看得到的數據,看不到的上汽集團在技術上穩扎穩打的夯實,在面對未來和世界格局競爭中,競爭力的積蓄實力的打磨。
5月24日上汽集團“向新十年”智咖匯,以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為首的“首席研發團隊”全面展示了上汽十年以來在智能網聯新能源賽道上的創新實踐和技術布局。而在題為《十年潛心砥礪 做強技術底座創新引領發展》(下稱《發言》)主題發言中表示,祖似杰透露:十年以來,上汽集團累計研發投入近1500億元,累計有效專利超2.6萬項。
這些布局就是從十年前啟動。2014年8月,陳虹上任后,提出“愛上汽車·暢行天下”上汽集團的品牌口號,并提出將 “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作為未來上汽技術儲備的戰略重心。同時,上汽集團成為一家“全球布局、跨國經營、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世界著名汽車公司。
說實在,作為汽車行業20年從業經驗的媒體人,我也在十年前見證這一切,當年的黑發人,如今成了白發人。
對于陳虹總正式離開上汽,我不免也有淡淡的惆悵。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雖然外界眾眾說紛紜,但是作為長期報道上汽集團見證其每一步的媒體人,我了解它真正的實力。
除了眾所周知的上汽集團是第一個打造自主高端品牌與合資競爭;第一個推出互聯網汽車,提出軟件定義汽車外。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團作為行業領頭人,讓中國汽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在歐洲市場23萬輛年銷量,第二名只有它一個零頭不到;高端品牌智己汽車在如此激烈的紅海中,還能占有一席之地;與合資外方共同進步,因為擁有自己的“靈魂”,由最初的“技術引進”到如今的“技術輸出”;自動駕駛技術、新能源技術、固態電池技術與日本爭鋒中------
在愉觀車市看來,作為一個航母級車企的掌舵者,格局高,看得遠,用當下的資源積蓄未來的競爭力,是需要魄力和遠見卓識的。
王曉秋“老將”掌舵,戰略落地指日可待
當然,積累有了,當下的難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對于一家國企而言,能夠在亂局之下保持初心,能夠不為眼前業績犧牲長遠,是需要格局的。而維系這些前期的投入,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去發揚光大,同樣需要胸懷、格局、需要專業、領導力和戰略落地的執行力。
實際上,誰來當上汽集團的董事長,從某種程度上,更是肩負著堅持、堅守和創新、開拓的重任。
如果前期的積累在后期起到作用,那就是巨大的浪費,所以,情懷很重要。這位接任者,在愉觀車市看來,不僅要有專業的能力、有開創的魄力、有對市場的洞察力,有戰略落地的能力等等外,最重要的是對上汽集團懷有的深切的情感。
所以,王曉秋之前,雖然版本種種,但我一直覺得不大可信,畢竟,如果沒有情懷,沒有信念,無法形成足夠強的推動力,是很難在當下突圍的。
國內外形勢都不樂觀。歐盟剛剛將上汽集團列為反補貼懲罰性關稅征收對象,高達48.1%的歐盟關稅下,上汽積蓄保持中國品牌在歐盟的市場和競爭力,是需要決心和魄力以及大手筆的堅定信念去支持。
同樣國內市場,要在卷到連車企高管都親自喊“停戰”的狀態下,走出一條新路。縱然有千億積累,但仍阻力重重。
但“老將”王曉秋的接任,至少在我看來,是構建信心的開端。我個人非常欣賞王曉秋,還記得當年初創榮威品牌時,他的意氣風發。他說榮威要做的是“品價比”而不是“性價比”。并且通過大刀闊斧打造“品價比”,將榮威的銷量規模迅速擴容,最高達到70萬輛。
王曉秋也是汽車行業“黑發人”變“白發人”的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