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2024無錫網球公開賽在無錫國際網球中心正式打響。這是ATP(國際男子職業網球協會)賽事首度在無錫舉辦。隨著疫情陰霾遠去,長三角體育市場近年來正迅速復蘇。以2023年杭州亞運會為代表,一股“辦賽熱”開始在長三角地區持續延燒。
“辦賽熱”背后,是各地正在形成的共識:和文旅產業一樣,體育產業也是助力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與此同時,如何引入更多高水準大型賽事,如何真正發揮大型賽事的帶動作用,如何避免“賠本賺吆喝”,也成為當下這波熱潮中各地必須思考和直面的問題。

《長三角地區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65萬億元,體育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50萬人。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體育產業生態系統,建成國際公認的體育產業集群。高級別賽事的舉辦,無疑是衡量體育產業發展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一次大型賽事能為承辦城市帶來多大的“甜頭”?4月27日,2024長三角國際田徑鉆石賽在蘇州奧體中心完成首秀。比賽當日,上座率達95%,觀眾數量超過1.6萬人。比賽前一天,票房收入就超過230萬元。
更大的“甜頭”在票房之外。據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今年3月舉辦的2024無錫馬拉松有3.3萬余名選手參賽,共計38.8萬人現場觀賽,創造了高達2.83億元的經濟效益。其中,餐飲、住宿兩項分別產生經濟效益1.27億元和1.17億元。而今年南京浦口馬拉松期間,人均旅游消費則達到736元,是今年清明假期南京游客人均消費金額的1.36倍。

“選手和觀眾前來參賽觀賽,對于賽事承辦地,本質上是一種變相的旅游體驗。比賽票房之外,一場賽事往往能激發出更多拉動消費的潛力,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無錫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張量表示,承辦體育賽事不能“為了辦而辦”,更不應該是“一錘子買賣”。借由賽事衍生出更多復合型消費場景,方才是辦賽的題中應有之意。因此,引入高水準賽事、打造品牌賽事就顯得尤為重要。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承辦大型體育賽事離不開專業團隊操持。用張量的話說,比賽不是靠幾個機關公務員就能辦起來。作為助推當地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無錫經開區先后引入了匯跑體育、華發體育等企業負責賽事運營。
成立于2014年的無錫匯跑體育有限公司是承辦運營馬拉松和越野跑賽事的專業企業,目前已運營113場賽事。2014年,其所承辦的首屆無錫馬拉松,是江蘇省第一個國際標準全馬賽事,2023年獲評國際田聯金標賽事。而此番承辦無錫網球公開賽的無錫華發體育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則于去年成立,落戶無錫經開區的無錫網球中心、無錫跆拳道館等場館均由其負責運營。其母公司華發體育則運營了珠海WTA超級精英賽、珠海網球冠軍賽(ATP250)等多項國際網球賽事。
張量認為,地方辦賽的基本邏輯必須是多方得益,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對城市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反哺。對于賽事承辦企業,無錫經開區除了給出賽事獎勵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也做好服務配套,希望加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黏性:“在辦賽這件事情上,政府部門輕裝上陣,負責頂層設計。賽事的執行與商務開發,則交由專業企業。商務開放做得越好,企業獲利越多,積極性也就越大。”
既要賺錢,也要賺吆喝。經濟利益之外,舉辦大型賽事對于城市形象和影響力的提升同樣顯而易見。張量表示,一如法國網球公開賽之于巴黎、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之于倫敦,大型賽事要與城市深度捆綁,高級別賽事對于城市的宣傳作用亦必然是高級別的。
目前,以無錫馬拉松、世界跆拳道冠軍系列賽為代表,無錫當地大型體育賽事已經逐漸培育出多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賽事。與此同時,無錫的大型體育賽事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尋求突破。例如,無錫馬拉松與法國傳媒巨頭拉加代爾合作,實現了全球轉播,使賽事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無錫還緊跟時代潮流,增設了電子競技等新型項目,滿足了更多年輕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