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中,新能源汽車發展延續良好態勢。根據中汽協發布數據,今年1-5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92.6萬輛和38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7%和32.5%,銷量占全部汽車銷量比例的33.9%。
電動化快速推進的同時,汽車智能化也取得重大進步。隨著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提速,城市NOA功能的大規模上車,2024年也被行業認定為智能化的起勢之年。
在此背景下,芯片、傳感器等相關產業鏈迎來發展新機遇。6月18日,2024首屆中國(重慶)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汽車芯片高峰論壇如期召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會議上說道:“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載體,是我國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隨著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應用軟件研發迭代日新月異,成為車企品牌推廣中的表現熱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
本屆大會也為相關企業創造了合作溝通的機會。其中,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王俊就在發言中表示過,長安目前在做開源體系,需要構建合作開放的生態體系,包括不限于車操作系統,芯片等。長安汽車的合作范式,就是一直堅持開放生態。
推進行業融合,宣布四大重磅項目
本屆大會以“基礎共筑 開源啟航”為主題,旨在為我國汽車軟件和芯片產業發展搭建高端務實的專業交流平臺,分享創新成果,打造產業生態,構建開源、開放、創新的生態體系,助推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來自政、產、學、研、用等領域的500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同圍繞車載操作系統、汽車芯片、軟硬協同、開源開放等行業熱點、重點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同時,會議中宣布了多項有利于產業發展的重磅合作。
首先是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達成深度合作共識。雙方將實施高水平合作共建議事機制,以科技創新為源動力,圍繞打造國家西南區域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移動通信等產業集群,進行頂層設計、頂格推進,推動雙方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其次,會上啟動了普華基礎軟件(重慶)有限公司、普華車控軟硬件協同設計中心、普華車控操作系統和芯片適配中心落地重慶儀式,這三家機構落地,將為汽車芯片、軟件更好地協同整車廠構建開發應用生態,應對降本、提速、增效挑戰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第三,活動現場,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和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宣布第二屆開放原子開源大賽—汽車軟件開源大賽正式啟動。
第四,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普華基礎軟件聯合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等10余家整車及芯片企業啟動開源共建儀式,共同點亮“中國車用操作系統開源共建計劃”,宣布EasyAda“龘”微內核項目通過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TOC評審,成為基金會孵化籌備期項目,同時宣布啟動“小滿”安全車控操作系統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2023年5月EasyAda“龘”微內核開源項目發布后,國內首個規模化、量產級的開源安全車控操作系統。
基礎軟件的應用與研發面臨機遇與挑戰
總體來說,四大項目將有力助推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向好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曾表示:“制造行業的微笑曲線在汽車行業不斷顯現,基于智能網聯汽車的服務生態有望成為車企及供應商的盈利增長點。”
從2024年汽車市場發展形勢來看,智能化汽車產業鏈正逐漸繁榮。在本屆大會上,中電太極董事長兼普華基礎軟件董事長呂翊表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規模超過三千萬輛,連續15年居世界首位,其中,有30%是新能源汽車,達到L2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超過50%。
中電太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翊
賽力斯平臺技術體系總裁何浩用具體數據佐證了智能化產業鏈的前景:“預計單車的芯片成本對整車成本的占比,將從2019年的4%上升至2030年的20%,中國燃油車的單車搭載汽車芯片平均數,將從2023年的102顆上升至2025年的124顆,智能電動汽車從2023年的1640顆上升至2025年的2072顆。”
但對于這一蓬勃發展的市場,付炳鋒指出:在這一片繁榮的背后,基礎軟件的應用與研發猶如“萬丈高樓建在沙灘上”。當前應用軟件都是建立在國外開發系統上,這些基礎軟件的誕生場景和應用領域不同于當今汽車軟件的要求,對應用領域的創新空間有一定的制約。更重要的是,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與硬件芯片的協同融合風險更大。
“因為地緣政治的原因,中國自主的汽車軟件操作系統,面臨著被控制、打壓,面臨著自主可控發展的歷史使命。11部委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充分地強調了汽車操作系統對汽車軟件體系構建、全車的智能體系構建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呂翊補充道,在汽車軟件和汽車操作系統研發過程中,一直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
“開源”成行業關注重點
具體來看,破局戰略,重在開源。
“我們希望能夠把整體的車控操作系統進行開源,大家在開源社區里面共同研發、共同投入。各個不同的車廠可以基于自主需要,開發不同的發行版支撐自己獨立的體系,從內核上實現大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呂翊認為,車企在產品競爭力差異化方面更多的是在應用層方面的競爭,在基礎軟件層面,應當通過開源打造面向全行業的車用操作系統平臺。
據了解,開源的概念與“閉源”相對應,全稱是開放式源代碼。目前大眾熟知的網絡軟件大多采用閉源方式開發,只有系統開發商掌握著修改源代碼的權力。如果用戶感覺軟件使用體驗不好,可以通過向開發商進行反饋,等待對方著手改進。
新興的開源打破了開發者與使用者的邊界,任何人都可以在版權范圍限制內修改軟件的源代碼,實現深層次的共享共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道:“在軟件領域,開源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的共識,是軟件發展的主要動力。”
在實際落地應用上,普華基礎軟件作為國內領先的車用基礎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開源的“小滿”產品截至2023年底已實現規模量產超過1700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