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瑞和捷豹路虎共同丟出了一枚“重磅炸彈”,兩家企業將“復活”Freelander神行者。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Freelander神行者將采用奇瑞的純電平臺。
“路虎出牌子,奇瑞出技術”,這種類似“反向合資”以及“技術輸出”合作模式,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了。諸如豐田與比亞迪、上汽與奧迪、大眾與小鵬、奔馳smart與吉利、零跑與Stellantis....兩兩之間都是“合資出牌子,自主出技術”的合作方式。
但是,當詳細了解這次捷豹路虎和奇瑞的具體合作事項,你會發現捷豹路虎和奇瑞的此次合作,并不止于單純的技術買賣而已。
捷豹路虎與奇瑞的“角色扮演”
奇瑞和捷豹路虎兩者的合作,和此前合資品牌的反向技術輸出有很大的不同。雙方之間的合作,是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共同孵化“Freelander神行者”這一新品牌。
下面,我們結合官方說明,詳細解讀捷豹路虎與奇瑞此次合作的不同之處。
第一,共同孵化“Freelander神行者”新品牌。
根據官方的說法,被再度復活的Freelander神行者亦可被視作奇瑞捷豹路虎的“第五品牌”(前四品牌分別為攬勝、衛士、發現、捷豹),這是基于雙方平等合作之下的新產物。
捷豹路虎與奇瑞的合作,區別于大眾和小鵬、零跑與Stellantis之間的“反向技術輸出”的合作模式,也不同于奔馳與吉利專門成立單獨的合資公司做smart純電品牌。奇瑞和捷豹路虎之間的合作,是在現有合資公司和制造體系之中,將從原先的“單一車型”Freelander神行者,獨立打造成為一個全新的新能源產品序列,類似于奇瑞風云。
第二、整合雙方資源優勢,奇瑞為主導。
為了孵化成功“Freelander神行者”這一新品牌,在合作過程中,雙方的優勢資源都將注入奇瑞捷豹路虎這家合資主體之中,而并非捷豹路虎主動購買奇瑞的電動化技術,然后奇瑞給了技術就去當“甩手掌柜”了。
換句話說,兩個合作伙伴都要出力,把“Freelander神行者”這個新品牌做大做強。
根據官方所發布的信息來看,未來奇瑞將充分發揮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實力,并在奇瑞純電平臺的基礎上,承接未來新合作模式下的一系列電動化產品,而新產品將在奇瑞捷豹路虎現有產品線共同在常熟工廠并行生產。
毫無疑問,在技術層面,奇瑞在自主品牌陣營中屬于第一梯隊水平。在電駒小編去年參加“2023奇瑞科技DAY”上,奇瑞全面展示它的全科技領域布局和技術成果,從核心“三電”,到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AI 大模型、元宇宙等各個方面,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3年底,奇瑞累計申報專利29000多件,獲得授權專利18000多件。
利用奇瑞的新能源技術資源,“Freelander神行者”可以直接跳過技術研發階段,更高效推出成熟的新能源SUV產品。與此同時,路虎本身也有很強的越野性能和出色的設計實力,能進一步強化豪華新能源SUV的產品標簽,沖擊高端新能源SUV市場。
當然,除了會提供越野和設計之外,捷豹路虎方面還將授權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給奇瑞捷豹路虎,并且賦予其新品牌豪華品牌的調性和價值。
第三、建立特定的網絡銷售渠道,并且可能出口。
相較于以往的合資模式來看,中方此次承擔的“任務”明顯要更多一點。奇瑞除了作為技術輸出者,除了拿出最核心的電動平臺外,還包括技術提供生產、銷售、甚至出口等一系列的資源支持。
在銷售層面,按照官方的表述,“Freelander神行者”將在中國市場通過特定網絡推出一系列電動化產品。
從字面意思來看,“Freelander神行者”或許也將擁有區別于現有捷豹路虎4S店的獨立營銷渠道,這意味著“Freelander神行者”未來銷售模式上會獨立,且更加靈活和多樣化。這對于新品牌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出口上,官方的表述中還提到,“Freelander神行者”在推出電動化產品的同時,也將在未來實現海外出口。
值得關注的是,借助中國汽車成熟且成本更低的全產業鏈優勢,近年來“中國生產出口海外”已經成為不少海外車企尋求增量的新選擇。
比如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悅達起亞的鹽城工廠,都是國內生產國內銷售的同時,還擔負一定的外銷任務。而從成果來看,包括特斯拉、悅達起亞等,在出口方面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捷豹路虎就不用多說了,作為全球化的豪華品牌,在歐美發達國家有成熟的銷售渠道,而奇瑞作為國內出口第一的自主車企,在南美,中東等新興市場,也有較為全面的渠道實力。
所以,借助捷豹路虎和奇瑞兩大集團優勢,“Freelander神行者”推動國內銷量增長之外,自然也包括了出口可能帶來的銷量增長。
捷豹路虎與奇瑞的“雙向奔赴”
對捷豹路虎和奇瑞而言,兩者之間的合作,絕對是“雙贏”的好事。
首先,捷豹路虎和奇瑞合作,打造“Freelander神行者”新品牌,核心任務是助力奇瑞捷豹路虎在市場銷量上的增長。
相較于路虎攬勝和衛士在高端燃油車市場的意氣風發,在國產車型上,奇瑞捷豹路虎遇到了發展阻礙。
當然,這也并不只是奇瑞捷豹路虎所遇到的困難,受到國內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強勢增長,包括BBA,以及凱迪拉克、雷克薩斯等在內的二線豪華品牌都受到了沖擊,整體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
以奇瑞捷豹路虎為例,其今年4月銷量僅僅賣出了不到4000輛。而在新能源市場方面,路虎的插混車型今年1-4月的累計銷量也僅為100多臺,純電領域,隨著捷豹I-PACE停售,更是“無米可炊”。
目前奇瑞捷豹路虎子在國內市場銷量還不如一些二線自主新勢力,如果再不改變現狀,很有可能面臨退市風險。
所以,此刻復活“Freelander神行者”,并且將其打造成全新的獨立品牌推出一系列的電動化產品,不僅將填補奇瑞捷豹路虎在新能源細分市場的空白,也將提升品牌銷量。
其次,對于奇瑞而言,有捷豹路虎的背書,也將提升奇瑞新能源技術的“說服力”。
試想,連豪華品牌捷豹路虎都要購買奇瑞的純電平臺,某種程度說明奇瑞的新能源技術確實強。一不小心,奇瑞就成為了捷豹路虎的純電平臺核心技術的供應商,瞬間品牌價值和形象就上了一個臺階有沒有。
總之,雙方可以利用自身現有的資源優勢,更高效率的推出新能源產品,并對中國主流電動市場進行一輪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30年前,中國汽車要發展,于是開啟了合資時代,希望用市場換取技術。3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品牌與外資廠商卻逐漸開始“角色互換”。
現階段,在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品牌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不論是市場規模、新能源技術,還是產業鏈的完善度上,放眼全球市場都有領先的優勢。也正是這份“底氣”,讓奇瑞、比亞迪和小鵬,智己等中國新能源車企。對外資車企實現了“反向合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