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 WWDC 上,Apple 高調發布了名為 Vision Pro 的 VR 設備。這一設備標志著 Apple 在虛擬現實領域,取得了又一重要里程碑。然而,盡管 Vision Pro 在技術和性能上都令人驚嘆,其高昂的售價卻使得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2024 年 6 月,Apple 在 WWDC 上正式發布 Vision Pro 國行版本正式發布。盡管發布之初熱度頗高,許多科技愛好者和行業分析師都對其未來發展寄予厚望,但就像年初的「美版」Vision Pro 一樣,Vision Pro 的熱度來得快、走得更快,在國內的討論熱度甚至還沒有 iOS 18 來的高。

圖片來源:Apple
說實話,從硬件的角度來看,Vision Pro 的技術規格確實無可挑剔,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刷新率的「三高屏幕」配合上自研的 R1 芯片以及復雜的傳感器陣列,為 Vision Pro 用戶體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人民幣 29999 元的起步價卻使大多數消費者難以承受。
盡管 Vision Pro 在專業用戶和高端消費群體中獲得了一定的認可,甚至小雷都一度想買一個二手的美版 Vision Pro 回家看 F1 用。但對于大眾市場而言,Vision Pro 吶和配置一樣高的售價,確實將不少消費者拒之門外。這也導致近期網上出現了另一種聲音,即 Apple 將推出廉價版 Vision Pro(Vision 或 Vision SE)來擴大其 VR 產品的市場覆蓋面。
但在我看來,「低價版」并不能解決 Vision Pro 的問題。
Vision Pro 的根子問題,不是價格高
首先,廉價版 Vision Pro 無法解決根本的市場需求問題。Vision Pro 定位于高端市場,其高價注定了它主要面向專業用戶和高端消費群體。然而,廉價版 Vision Pro 的出現雖然能夠降低購買門檻,但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VR 和 MR 設備的主要用途仍然局限于游戲、娛樂和部分專業應用,這些用途并不足以支撐高昂的設備成本。即便 Vision SE 將價格壓低至 2000 美元以下,消費者對于這一新興技術的接受度和需求量依然無法與智能手機等成熟產品相比。
根據 Counterpoint 2024 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全球 VR 設備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29%,其中中國市場的表現尤為疲軟。頭部廠商如 Pico 和 Meta 的設備銷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這一現象說明了整個 VR 市場的需求正在趨于飽和。分析指出,VR 市場的增長受限于缺乏殺手級應用、設備價格高企以及用戶體驗尚未達到預期。

圖片來源:Meta
此外,VR 行業內的競爭加劇也使得新進入者很難通過簡單的價格戰獲得顯著市場份額。即使是 Apple 這樣的巨頭,也無法僅憑價格優勢改變市場的整體走向。廉價版 Vision Pro 可能會吸引一部分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但對于推動整個產品線的市場份額增長作用有限。
其次,廉價版 Vision Pro 在技術和生態系統上的限制也是推廣的一大障礙。Vision Pro 之所以定價高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搭載了諸多先進的技術,如剛剛提到的「三高屏幕」、自研的 R1 芯片以及復雜的傳感器陣列。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也使得設備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圖片來源:Apple
根據 Apple 的「刀法」,廉價版 Vision Pro 不可能完全保留這些高端配置,否則其成本優勢將蕩然無存。要知道 即使是 6499 元的 iPad Air,用的還是 60Hz 的屏幕,8999 元的 MacBook Air 甚至只有區區 8GB 的內存。而當精準的刀法落在「廉價 Vision Pro」上,vision Pro 那出色的用戶體驗還剩多少呢?
此外,Apple 的 Vision Pro 生態系統尚在起步階段,開發者的支持力度也相對有限。盡管 Apple 為開發者提供了 Vision Pro 開發者實驗室和 SDK,WWDC 上也為 Vision OS 留出了不少時間,但這些支持措施并不足以迅速構建起一個強大的應用生態。VR 行業的成功離不開強大的軟件生態,這一點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上已經得到驗證。
沒有足夠的應用支撐,廉價版 Vision Pro 很可能會面臨和現有高端版本相同的困境,即便價格再低,也難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另外,用戶需求和用戶習慣也是影響 Vision Pro 推廣的重要因素。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VR 設備仍然是一種新奇的科技產品,尚未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戶對于這些設備的需求大多集中在娛樂和游戲領域,而在其他應用場景上的需求尚未完全顯現,這進一步限制了 Vision Pro 的市場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