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電視劇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文旅深度融合的推進,各類影視題材作品的百花齊放。與此同時,“影視”與“文旅”結合的成功范例也在不斷涌現。以“影視+文旅”的方略構建行業發展新格局,探索電視劇領域發展新藍圖。
6月24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對話”電視論壇開幕論壇“影像引領 文旅共融——開幕論壇”在滬舉行。
03:20
論壇現場,嘉賓發言。視頻來源:@上海電視節(03:20)
本次論壇集聚了優秀電視劇主創代表、專家代表、文旅行業代表及平臺代表,基于各自優秀作品的創作經驗,從文旅融合、影視IP賦能城市文化、文化創意開發、影視產業+等多個角度,探討影視產業持續融合創新的發展路徑。
論壇開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高長力先對“影視+文旅”的模式做出了精準總結。第一種模式,爆款劇引領,激發潛在的旅游紅利。第二個模式,好劇好景相得益彰,實現了“1+1>2”效果。
比如《山海情》給寧夏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劇中重要的拍攝地成為熱門的旅游景點。第三種模式,以劇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標。比如《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以后,西安深度挖掘其商業價值,由電視劇原班美術設計團隊打造了《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現在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熱點。這一例子,引起在場眾人的認同和思考。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
現象:“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上海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羅毅首先為大家介紹了上海出品的爆款大劇《繁花》在上海掀起的文旅熱潮:原本安靜的黃河路成為“網紅打卡地”,原本尋常的上海小吃“排骨年糕”重新走紅,“寶總泡飯”“繁花套餐”層出不窮,“滬語熱”“文旅熱”延續至今,“真的是‘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演員費啟鳴打卡“至真園”
“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的臺詞,也跟著走紅。
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完美世界影視業務負責人曾映雪贊同羅毅這句話:“一部劇帶火一座城,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文化現象,影視劇通過它的獨特魅力能夠迅速提升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完美世界出品的電視劇《追風的日子》在惠州拍攝,播出后據數據統計,為惠州帶來的旅游消費金額達到了18億。曾映雪分享,完美正在開發的另一部劇集《向海》,是近年來國內較為罕見地聚焦于海洋文化與潛水運動的劇集,“我們期望通過輕松浪漫的愛情故事弘揚海島文化,同時結合影視IP與潛水運動、海洋文化,推動潛水市場的繁榮與多元化發展。”
華策影視集團總裁傅斌星則提出,劇集與城市是“雙向奔赴”。據她介紹,創作《去有風的地方》時,編劇走訪了全國很多城市,直到來到云南的一座村莊,激發了他們很多靈感。“當時我們拍攝的時候,那個村的日流量小于20人,等到兩年后我們這部劇播出時,那里日均旅游人數達到了10萬人。”
《去有風的地方》海報
陜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林豐則以影視大IP文旅項目《長安十二時辰》為例,表示從2022年開業到現在,有450萬游客來參觀該項目。他還表示,“一個好的文旅項目不僅能帶火一座城,能讓大家更認識一座城。文旅和影視的雙向奔赴,對于城市來說是整個城市形象的重構。”
經驗:如何形成長尾效應
在“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現象分享后,諸位嘉賓開始分享“影視+文旅”實操過程中的經驗與思考。
陜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林豐坦言,《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是在2019年播出火爆的,而同IP文旅項目則是在2022年推出,“剛開始都說這是網紅項目,最多火半年。因此,‘長尾效應’一直是我們做運營時最大的追求和壓力。”
如何形成長尾效應,他分享了團隊的工作經驗,除了將影視落地文旅時所需的強大的運營能力外,運營管理團隊還要有強大的共情能力,“一部劇能在全國爆火一定有非常強大的故事性,包括它的歷史、文化、沖突,都需要項目運營者對其非常熟悉,而且能抓住里面感人至深或驚心動魄的點,再把這些點通過文旅的運營手法放大出來,讓大家無論什么時候來玩,都能一瞬間回到曾經觀劇時最刺激和動容的點。”
此外,他認為,衍生開發的創新能力對文旅項目運營者也很重要,“劇只是帶給大家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歷史時刻、某一個關鍵人物的劇情,但文旅項目要基于一個龐大的歷史、人物形象IP去做延展。”在他看來,劇集《長安十二時辰》講的是長安一天之內發生的故事,但內核是整個大唐文化,“在我們十二時辰街區里,我們不斷創新,把歷史上的李白、杜甫、楊貴妃等一系列的IP人物落到街區。還把劇中沒表現的長安日常,比如七夕節的長安、中秋節的長安,根據劇集的表現形式衍生開發出來。”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
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湯蘊懿則將長尾效應的建立總結出了方法論:共生、共融、共創。
“共生”是指首先對影視IP價值的持續挖掘,“場景可能是一次體驗的,但價值需要被持續挖掘和不斷認同的,只有你認同一個共同價值,你對這個地方才會有割舍不斷的情感。”“共融”則是指從科技手段上提供更多線上線下的新交互體驗。“共創”,則是文旅本身立足于城市實體和城市居民,還有巨大的空間可以去做新的嘗試和體驗。
湯蘊懿還提醒,在“影視+文旅”項目的新模式、新場景、新產品里,政府也要摸索新的治理模式,“這事實上是對政府治理的挑戰,同時也對當地政府形成了更高的治理要求。”
任賢齊打卡《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
放眼:文旅合作的國際可能
風物長宜放眼量。在本次論壇上,來自海外同行的分享,讓與會者和觀眾開始思考“影視+文旅”模式走向國際的可能性。
BBC Studios全球市場總裁Nick Percy在現場首先分享了一組數據。據旅游推廣機構英國旅游局估算,在所有到訪英國的國際游客中,5%的游客會參觀知名電影、電視、音樂或文學景點。以《神秘博士》為例,威爾士旅游局網站會提供《神秘博士》在威爾士的拍攝地信息,包括圣多納特城堡和羅西里灣海灘。源源不斷的游客慕名而來,興奮地參觀這些曾出現在劇集中的場景。
類似的影響力在中國觀眾十分熟悉的劇集《神探夏洛克》中也有所體現。劇中多次出現的貝克街上的咖啡館,實際取景地位于倫敦的布魯姆斯伯里高爾街,距離真正的貝克街還有一英里遠,但熱衷于重溫“夏洛克”的游客仍在此排起長隊,或許還會從菜單上點一份“夏洛克同款早餐”。
《神探夏洛克》第一季第一集,華生和夏洛克在Speedy's Cafe門口見面。
Nick Percy說道,“我們自己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圍內關注BBC內容的觀眾選擇前往英國度假的可能性會比不關注者高85%,他們也更可能對英國持正面看法。”他還提到,BBC還會通過舉辦線下活動,吸引游客前往全球各地旅行。“正如之前提到的,我們還擅長通過舉辦線下活動、豐富用戶體驗和售賣授權商品來讓相關IP在屏幕之外發揮價值。”
他介紹到,澳大利亞學齡前兒童動畫片《布魯伊》,在美國播出后迅速占據兒童劇收視率榜首。11月,萬眾期待的Bluey's World Brisbane將在澳大利亞開業,帶領游客們走進布魯伊的房屋、后院以及其他標志性的地點。昆士蘭州旅游及活動推廣局預計,首年將有超過20萬游客游覽布魯伊世界沉浸式體驗館,為當地創收超1800萬澳元。
他還談到一個已經為中英文化交流帶來巨大成效的聯合制作模式。2023年,BBC Studios 與騰訊視頻聯合出品了系列動畫劇集《呼叫超級土豆》,這部合拍兒童動畫還邀請了中國編劇加入其中,并制作了諸多中國主題,例如有兩集展現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元宵節和賽龍舟。這兩部特輯都在相應的節日期間,在BBC兒童頻道CBeebies和BBC iPlayer播出,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更無形中在為中國文旅的海外發展奠定文化基礎。目前,《呼叫超級土豆》已在世界各地的合作平臺播出。
隨后,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曾映雪也以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為例,講到了他們與坦桑尼亞合作拍攝的經驗,呈現了非洲大地的絕美風景,引發國內觀眾向往和熱議。“因為我們這個劇組受到了坦桑尼亞總統的接見。我們這個劇從籌備到拍攝期間,坦桑尼亞和外交部都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她透露,該劇在坦桑尼亞很快就會播出,相信也會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
論壇最后,與會者紛紛作出總結,湖南衛視黨委委員,芒果超媒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海提出,“影視+文旅”項目的發展,要重視三種價值:審美價值、情感價值、社交價值,“多重價值累加才是讓一個地方長久成為文旅融合精品的前提。”
如今,中國的“影視+文旅”在各個層面上,已經有了許多創新探索和成功案例。雖然這些影視作品在表現年代、題材、藝術風格等方面都不盡相同,但通過本次論壇,仍然可以從中可以總結出幾點共通之處: 首先,“影視+文旅”的根本基礎在于優秀作品。優質的影視作品本身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其思想的厚度、表達的溫度、思考的銳度,都是延展其生命力的可能所在。其次,“影視+文旅”的獨特魅力在于雙向奔赴。從影視作品出發,與文旅、演藝、非遺、科技等領域互相融合,之所以會產生極大的“破圈效應”,不是某一方面的單項輸出,而是影視與其他領域的“雙向奔赴”。影視作品中能夠引起觀眾同頻共振、引發進一步體驗的情緒“核爆點”,與線下良好的體驗互相成就、互相賦能。
“影視+文旅”的無限可能,正是中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的最好印證。近年來誕生的以“影視+文旅”為代表的影視產業“破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中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