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園林住所,是一座晉代園林,同時也是體現(xiàn)“江南文化”的著名場所之一。《蘭亭序》這件源自蘭亭的書法和文學作品,已被后人尊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因此代表作和其在正書、草書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被后世尊稱為“書圣”。“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些典型的江南山水之美,通過王羲之的生花之筆名傳千古,千載而下,仍讓無數(shù)讀者悠然神往,而因為《蘭亭序》書法盛名衍生發(fā)展的蘭亭文化,更是江南文化開出的一朵絢麗之花,有無盡的詩意和神秘蘊含其中,引起一代代研究者的努力探研。

王羲之像

(明)文徴明 蘭亭修禊圖

(唐)神龍摹本《蘭亭序》
王羲之揮毫寫就的《蘭亭序》,因字出于“書圣”,又寫得氣象萬千,書法境界極高,因而稱之為“ 蘭亭帖”,又有雅名謂之“禊帖”,其一直被視為書史上的無上上品。《蘭亭序》也因此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特殊的歷史地位,有無以倫比的巨大影響力。
《蘭亭序》書法真跡后來因種種歷史原因沒有流傳下來,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摹拓版本,眾說紛紜,成為千古之謎。后世對《蘭亭序》書法真相的探究,也就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大藝術(shù)話題,一代代學者文人各抒己見,又莫衷一是,雖然最終答案難得,但依然前赴后繼,保持著很大的探討興趣,當代紅學大家周汝昌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解謎”者。

宋拓定武《蘭亭序》

(元) 三希堂陸繼善雙鉤《蘭亭敘》
周汝昌先生此部《千載書范——周汝昌話蘭亭》,是他關(guān)于《蘭亭序》帖版本研究文章的集結(jié),顯示了周汝昌先生在書學研究尤其王羲之書法研究方面所下的深功。傳世的《蘭亭序》專考著述有桑世昌的《蘭亭考》,翁方綱的《蘭亭續(xù)考》等,但后世竟再無一部新的系統(tǒng)的有條理的研究專著出現(xiàn)。數(shù)十年來周汝昌先生費盡心力搜集各種版本的《蘭亭序》,包括石印、影印、墨拓諸多今已稀見的遺跡。他對這些版本逐字逐畫地仔細比較詳勘,別其異同。各種《蘭亭序》帖的大致源流脈絡(luò)、優(yōu)劣得失,他都已清楚在心。在此基礎(chǔ)上,周汝昌先生還專心臨寫《蘭亭序》,以至能夠“背臨 ”,不失其形神筆致。正是花費如此之多的心力,周汝昌先生才在《蘭亭序》的研究上獨具手眼,自成一家,填補了系統(tǒng)研究《蘭亭序》版本的一大空白,對王羲之書法研究和中國書法史的研究都深具價值。

周汝昌在蘭亭留影

周汝昌背臨《蘭亭序》
出版過數(shù)十部關(guān)于紅樓夢和中國詩學等方面學術(shù)論著的周汝昌先生自稱用于研究《蘭亭序》和書法的工夫一點不比《紅樓夢》少,研究成果受到啟功、徐邦達、王學仲三大鑒定書家的肯定。近70年的書法學習探討經(jīng)歷讓他在中國書法史研究上極有心得。2000年后他曾先后出版《永字八法》等書法專著,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書法的獨到見解獲得廣大讀者的肯定和業(yè)內(nèi)專家好評。正是如此深湛的功底,使得周汝昌先生在《蘭亭序》書法的研究上別具只眼,對《蘭亭序》版本的千載流傳史做出種種考據(jù)和論辯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結(jié)論,所得結(jié)論雖未必是定論,但足可自成一家。本書同時還收錄了周汝昌對私人珍藏的十數(shù)件《蘭亭序》不同帖本的題跋,手跡精準而又充滿感情。本書文筆精練生動,深入淺出,論述條分縷析,絲絲入扣,盡顯學術(shù)大家風范。全書由周先生之女周倫玲(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副研究員)編選,圖文并茂,是“蘭亭”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此外,書中還附贈著名連環(huán)畫家王亦秋所繪《蘭亭傳奇》的收藏冊頁。其繪畫作品注重情節(jié)的戲劇性沖突以及畫面的裝飾韻味,有一種獨幅畫的凝練美感,強調(diào)整體的協(xié)調(diào)而不拘泥細節(jié),古韻盎然,線條靈動。本冊頁精選了故事中的二十二幅佳作,旨在讓蘭亭這一主題通過不同形式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將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融于一體,讓讀者在學習之余亦可欣賞與收藏。


*選自周倫玲撰寫編后記
父親被譽為紅學家。但是父親說,自己在“書學”上下的功夫,要比“紅學”多得多。書法是父親的鐘愛。他有三大心愿,其中一個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蘭亭序》的各種版本搜集齊全,并加以研究。
這本小冊子,就是父親做出的嘗試。他選取了《蘭亭序》的百種版本中的十幾種最精品作為代表,鉤聯(lián)回互,綜合分析,解決了歷來的種種誤認、錯解、訛傳、混淆……將《蘭亭序》的神秘傳流、廬山真面為之一一講說清楚,辨析明白。這冊書貌似是多種《蘭亭》版本的介紹,實際卻是從這個新體例中去尋索出《蘭亭帖》的真實面貌。
……
七月七日的下午,父親又重新開頭撰寫《蘭亭帖的故事》。一連幾天,父親都是白天寫《蘭亭》,夜晚觀《蘭亭》。他重溫《蘭亭》各本的跋語,看到破舊的碑帖不忍多翻,又不能不翻時,就以玻璃膠紙貼整舊帖。有一冊舊帖,父親還親自用報紙包上書皮,上書大字“薛刻硬黃蘭亭”。父親曾經(jīng)說過:如將書法與音樂相比,樂通過“耳官”而引起境界享受,書則通過“視官”而引起境界享受,似又相通。然音符樂譜并無審美本質(zhì)可言,而書跡則從一筆一畫到每字每行,都令人玩味無窮。樂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歐陽詢見索靖碑,初觀不屑,再觀覺味出,三觀則“坐臥碑下三日不去”,這真讓人神往傾倒。賞樂須天生音樂耳識,書也須天生“書法眼”也。父親說自己每晚看右軍帖,入迷之至,簡直不想入睡!
//
相關(guān)薦讀

《千載書范:周汝昌話蘭亭》
周汝昌 著
周倫玲 編
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王羲之所書的《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歷代版本流傳眾多。本書是當代國學大師周汝昌先生關(guān)于《蘭亭序》帖版本研究文章的集結(jié),顯示了他在書學研究尤其王羲之書法研究方面所下的深功。本書文筆精練生動,深入淺出,對千年來的《蘭亭序》版本流傳之謎進行了詳細的考證,條分縷析,絲絲入扣,在存在學術(shù)爭議的地方,周先生也均提出自己的見解,立論自成一家。
丨作者簡介丨
周汝昌(1918—2012),生于天津。字禹言、號敏庵,后改字玉言,別署解味道人,曾用筆名念述、蒼禹、雪羲、顧研、玉工、石武、玉青、師言、茶客等。中國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后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譽為當代“紅學泰斗”。其紅學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紅學史上一部具有開創(chuàng)和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現(xiàn)當代紅學研究的堅實基礎(chǔ)。另在詩詞、書法等領(lǐng)域所下功夫甚深,貢獻突出,曾編訂撰寫了多部專著。先后出版《永字八法》《蘭亭秋夜錄》等書法專著,功力深厚,新見迭出,廣受讀者和業(yè)內(nèi)人士好評。
周倫玲,周汝昌先生之女,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副研究員,曾大量整理匯編其父著作,包括紅學和書法學研究方面的內(nèi)容,對周先生學術(shù)文化觀念的傳播起到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