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車企之間的等級劃分,在豪車領域應該最常見。除了大家熟悉的一線豪華品牌BBA,二線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凱迪拉克之外,不少超豪華品牌在國內的存在感也挺強。
這其中,國人最愛的保時捷肯定是榜上有名的,畢竟從2015年到2022年,中國市場連續八年都是保時捷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可以說是該品牌最大的“蛋糕”之地。以2022年舉例,保時捷在華銷量超過了9.3萬輛,貢獻超三成的份額,營收更是達到117億歐元(約合910億人民幣),看到這數字,誰能不感嘆有錢人太多了呢!
然而,從2023年開始,保時捷在國內的日子過得就不是那么順暢了。到了2024年一季度,保時捷更是出現了危機,根據數據顯示,保時捷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汽車業務毛利為23.4%,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0.3%,銷量利潤率也降至14.2%,同比減少了4個百分點。豪車不如以前那么好賣,如今也降臨到了保時捷身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保時捷也走上了“以價換量”的道路。最近,網上便流傳著一些保時捷大降價的消息,比如說華南區域的某終端門店透露,Macan車型正在進行優惠促銷活動,最高優惠高達16萬元,優惠后最低起售價格僅為44.8萬元。此外,保時捷經銷商還在一些區域對SUV車型Macan、純電轎跑Taycan開啟最高7折的降價促銷。
不得不承認,要是在以前,按照保時捷高傲的樣子,它還是很難給出如此高的降幅,可國內汽車市場的時代確實是變了,畢竟在新能源領域,眾多優秀電動產品的出現,也擠壓了燃油車市場的諸多份額。反觀保時捷呢,在純電動市場,這幾年來也就只有Taycan一根獨苗,這顯然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與此同時,保時捷Taycan的競爭力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強悍。縱觀當下的汽車市場,優秀的純電動車型是層出不窮,動不動就配備高級輔助駕駛,百公里加速也能跑進3、4秒俱樂部,再加上超長的續航表現,讓Taycan顯然是那么“平平無奇”。
以神似保時捷的小米SU7舉例,不到30萬的價格,就擁有豪車般的外觀,干到2秒多加速、800 公里以上續航的四驅性能車,而且它的智能還非常出色,你說人家為啥不去買平替“保時捷”呢?只能說,電動化智能化趨勢崛起之后,傳統油車品牌積累起來的技術壁壘,就在快速瓦解。
而且不止是小米SU7,其他國產新能源車的進攻也非常強勢。像是仰望U8這樣的百萬新能源車,其先進的技術以及越野性能在同級別車型上更是出類拔萃,要是能將這套放在奔馳大G上,不賣個500萬都不好意思拿出來炫耀了,可人家只買100萬出頭。再來看BBA如今的現狀,旗下的電動車混得更是一個比一個慘,降價20萬的奔馳EQE,降到17萬的寶馬i3等等,腰斬的情況比比皆是。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傳統豪華品牌一直以來的地位和影響力,至少在品牌價值上肯定是高過現在很多的造車新勢力。只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崛起,傳統豪華品牌并未在此領域做出優秀的建樹,而在潛意識里,國人其實也正在將油車和電車劃分了“界限”,畢竟豪華品牌的三六九等是燃油車時代的事兒,這和電車有啥關系呢?
寫在最后
作為世界著名的豪華品牌,保時捷在此前能夠這么受歡迎,口碑、質量、性能、設計等等缺一不可。但到了新能源時代,保時捷這些豪華品牌引以為傲的性能似乎也不算遙不可及,畢竟在這個動輒零百加速三四秒的新能源車時代,很多差距都在逐漸縮短。那問題來了,降了價之后的保時捷你買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