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森山大道:記憶·記錄”在上海何東公館開幕,展覽以回顧的性質,展出了日本著名攝影家森山大道的116件作品。兩層洋房空間中,一樓為森山大道的明膠銀鹽作品,二樓為帆布絲網印刷作品。“森山大道的作品在全世界廣泛展覽,而此次展覽中,兩種媒介(明膠銀鹽與絲網印刷)并行展出,且達到如此量級,這在亞洲范圍內尚屬首次。”展覽日方策展人長澤章生說。

2024年6月28日,“森山大道:記憶·記錄”在上海何東公館開展。本文照片除森山大道作品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許海峰 圖

2024年6月28日,“森山大道:記憶·記錄”在上海何東公館開展。觀眾正在觀展。

2024年6月28日,“森山大道:記憶·記錄”在上海何東公館開展。一張照片中,森山大道拍下了日本一處酒吧的內景,其中密密麻麻貼滿了他標志性的“紅唇”照片作為裝飾,展覽二樓的一個空間復刻了這個“紅唇酒吧”,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長澤章生是森山大道基金會的理事,基金會負責森山大道藝術生涯推廣。此次展覽是森山大道亞洲巡展中的一站,展品曾在北京、西安與長沙展出。長澤章生與中方策展人趙法之進行了合作,共同策劃了這場展覽。據趙法之介紹,之前森山大道在上海只做過小規模的絲網印刷的展覽,他想要推動一個更大規模、更多媒介的展覽,于是就有了這樣的一次合作。“我們想把展覽做得更豐富些,每一站都有變化。在上海,這次選擇了在何東公館這樣一個特殊的洋房空間里進行展示。”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何東公館位于陜西北路上,由曾經的香港首富何東于1928年興建,為仿英國文藝復興時代流行于歐洲17世紀的建筑風格。此次展覽也是何東公館疫情后的首次開放,與美術館不同,展覽的定位介于藝術與商業之間,作品既展示,也進行銷售。森山大道聲名在外,他那標志性的晃動、粗顆粒的影像風格一定程度已經成為日本攝影文化的符號,引得許多愛好者模仿。因此,他的作品也有許多商業上的衍生,成為流行的消費品。而關于攝影作品,長澤章生介紹,森山大道的明膠銀鹽并沒有采用當下比較通用的版數概念。“那是因為森山開始拍照的時候并沒有版數的概念。直到上世紀80年代后,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rope)開始在他的創作中引入了版數概念,以這個時間為分界點,那之后出道的藝術家們更多使用版數,在那之前的攝影藝術家則并不會以此框限。”長澤章生說,“在我看來,畫面本身是比版數更重要的東西,一定時間過后,攝影作品一定是畫面在說話,而非數量。”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在二樓,帆布絲網印刷則有版數限制,獨特的技術手段讓這些照片湊近能看到清晰的油墨痕跡,離遠則能看到具體內容。森山大道喜歡嘗試不同的媒介,早在1967年,他便開始用絲網印刷來制作照片,后來由于成本原因放棄,直到2006年再度拾起。這些照片提供了一種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間的觀感。“森山大道照片里呈現出的欲望那部分照片要比他拍攝的街頭景象更吸引我。” 現場觀眾張女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記者在現場觀察到,不少網紅穿著漂亮的衣服或將森山大道的作品作為一道好看的背景墻收入鏡頭中,或與這棟百年洋房合影,很快這些“打卡”照片出現在社交媒體上,贏得眾多點贊,同時被網友追要衣服、鞋子、首飾的購買鏈接,當然也包括咨詢展覽信息。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森山大道作品。©?森山大道寫真財團

2024年6月28日,“森山大道:記憶·記錄”在上海何東公館開展。日方策展人長澤章生(右)正在看展廳進口處的《記錄》雜志墻。
欲望是森山大道作品風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具有強烈的情感濃度。“如今,森山大道已經86歲了。”長澤章生說,“但他頭腦依然非常清晰,創作仍在繼續,推進著《記錄》雜志的出版。”展覽進口處擺放著的《記錄》雜志是森山大道投入一生的自出版項目。始于上世紀70年代,一段時間因石油危機導致的油墨進口成本過高而放棄,之后再度延續。“在我看來,關于森山大道的創作一直有個認識誤區,許多人認為他拍了新宿,拍了夏威夷,但他拍什么取決于他所在的場所,只要他在的地方,一切都可以成為主題。” 長澤章生說,“對森山大道來講,最需要記錄的東西就是當下,這是他創作的源頭。”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24年6月29日—10月7日
展覽地點:上海市靜安區陜西北路457號,何東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