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轉”字道出了一汽-大眾和其供應商的發展之道。
今天,想象不到車企所面臨的困難,全球汽車行業正在向智能化、新能源快速發展,消費者需求加速改變;突發事件、原材料短缺、地緣政治變遷等多因素交織……
怎么才能保持領先優勢?怎樣才能突破“圍城”創造未來?不久前,走訪一汽-大眾采購體系,見證了他們轉型的決心、力度和成果。
轉型 應對產業變局
“誰適應用戶更快,誰更開放,誰的轉型更有決心、腳步更快,誰就會最終勝出。”一汽-大眾生產材料采購部部長程小鋒這樣認為。戰略端,包括產品端,一汽-大眾在全面布局。推動新能源化、智能化,2024年采購體系轉型是關鍵年。
我們走訪的四家供應商,都是一汽-大眾的核心供應商,也是重要的商業伙伴,他們和一汽-大眾一樣,橫下一條心——轉型!
偉巴斯特是汽車天窗行業的第一,有120多年歷史,積淀深厚。產品方面除了天窗,他們也在做能源管理、電池管理、智能玻璃頂。應對變局,偉巴斯特一方面讓國外技術盡快落地,另一方面自主創新,支撐中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立訊精密主要產品為線束、連接器、充電槍,其中充電槍全球市場占有率居首。智能駕駛部分也是他們的強項,包含域控制器、攝像頭、激光雷達等等。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個性需求,多樣化是其轉型的方向之一。
美的威靈是熱管理、電驅動和底盤執行的行家。驅動電機產品相當具有競爭力。該公司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這個智能底盤三大領域布局,已經取得可觀的進展。
嘉興科博達最早為一汽-大眾做燈控,產品線現在拓展到USB、RGB、氛圍燈、智能燈,接下來將是更廣泛的智能化產品,比如智駕系統、智能座艙等。在智能化大趨勢下,他們的轉型為一汽-大眾貢獻度很高。
轉型 協同共進共贏
今天的汽車產業,主機廠與供應商已經不是簡單的“用”與“供”,而是新型的伙伴協同關系,協同才能共進,才能發展,從而實現共贏。
一汽-大眾批量內的供應商800家左右。今年新進入的供應商30家到40家,聚焦在頭部的智能化和智駕類、座艙類的企業,其內部叫強新供應商。一汽-大眾拉動供應鏈一同轉型:助傳統企業提速,提高智能化水平,提高精細化水平;助強新的企業更多了解德國大眾的標準、技術,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中國用戶……
科博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邱曉榮
協同中共進共贏,科博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邱曉榮說:“一汽-大眾花力氣培養我們自己的能力,怎樣去快速迭代,包括利用現有的資源做好技術平臺的整合。”
立訊精密汽車事業群總經理李晶
以往一汽-大眾強調的是供應商五大能力,包括制造、成本、國產化,包括綠色發展等等,伴隨產業變局,今天的一汽-大眾也關注供應商同步開發能力等。在協同中讓自己更強大,立訊精密汽車事業群總經理李晶說:“對客戶必須是快艇。用小公司的心態去服務我們的客戶,但是你又有大公司的這種體制。兩個基因是我們的核。”
轉型 堅守質量底線
幾天的走訪交流中,轉型和質量是兩個熱議的話題。轉型肯定涉及成本,這與質量是否矛盾?在一汽-大眾采購體系看來:質量是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能構筑經得住市場風雨的大廈。
和一汽-大眾的質量觀一致,供應商認為:一汽-大眾對質量嚴謹苛刻,這助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筑牢“質量墻”,也為產品走向全球鋪設通路。
兩個簡單的一汽-大眾質量實例,鉸鏈很小,只有十多塊錢,但這個件非常關鍵,如果在碰撞情況下打不開,對乘員是致命的。針對這么一個小件會有單件的試驗,整車的試驗,整車碰撞試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不做到極致驗證,就可能會帶來可怕的后果;ID用的把手,很便宜卻擁有雙套系統,在碰撞情況下,確保機械部分能打開。同樣,會有單件驗證、整車驗證,系統驗證,驗證的內容非常多、周期非常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