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一條關于海南對新能源車征收養路費的新聞,引發了很多車主的關注。看上去這則新聞中所曝光的信息相當靠譜,起始時間,如何收,收多少,怎么收,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副煞有其事的樣子。可實際上這是一則不折不扣的假消息,時至今日,海南省任何官方媒體或者政府部門都未宣布這一消息。正所謂謠言止于智者,大家不要偏聽偏信。
不過這則假消息也是將養路費這一詞匯帶進了大家的視線之中,對于很多年輕朋友而言,可能聽都沒聽說過,這里先做一下科普。
養路費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民國時期,它是公路建設、維修及養護的重要資金來源,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這一政策也是被沿用了下來。在2009年1月1日,我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取消了養路費,取而代之的則是燃油附加稅。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將道路使用費用與車輛行駛距離和油耗掛鉤,從而更加公平合理的分攤公路養護成本。此前大家都開油車,自然沒啥好說的,加油就交費,公平且合理,但是在電車快速崛起的當下,事情就有一些變味了。
根據乘聯會所公布的信息來看,11月份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達到146萬臺,同比增長51%,環比增長6%,基本可以預判11月新能源滲透率將繼續超過50%。同時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新能源車保有量已經超過了2,800萬輛,這無疑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而這也成為了公路養護的巨大負擔。要知道電車根本不加油,或者是只加少量的油,就能在公路上任意馳騁,燃油附加稅基本上是無從談起,而修路的錢則是依舊有油車車主承擔,開油車的朋友當然會不爽。
與此同時,伴隨燃油附加稅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我國的公路建設、維修及養護的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從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在今年年初所發布的《高速公路養護期收費制度的思考》文章來看,目前我國普通公路的養護資金缺口約為50%,超四成普通公路處于養護困境,未來養護資金的缺口還將繼續擴大。此外浙。江省方面所公布的數據也可以作為佐證,截止到2023年年底,浙江省全省普通省道的養護資金缺口在15萬元左右。
毫無疑問,對于新能源汽車征收所謂的養路費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但具體如何做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的很多地區也進行了不同的嘗試,就比如說海南,該省在2022年便發布了地方標準《公路里程費收費系統》征求意見稿,提出利用北斗導航系統準確記錄車輛行駛的里程路段,根據車輛行駛的設計里程,道路等級和車輛類型來進行精準收費,電動汽車也不例外,同樣需要繳費。這可能便是近期網上謠言的出處,不過這一方案后續并沒有進一步的官方報道,至今也沒有實施。
為什么海南敢為天下先呢?這與其省情有著直接關系,去過海南的朋友應該知道,該省不設高速收費站,過路費直接包含在油費之中,這也是海南油價長期處于高位的重要原因。而且自2023年3月份以來,海南的新能源滲透率便超過了50%,今年上半年該省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達到了56.8%,長期位居全國第一,如今這一比例還在不斷提高。如此一來,海南所收到的道路建設,維修及養護費用,自然會入不敷出。
從海南交通廳之前所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來看,該省主要是想通過北斗導航技術,根據車輛的行駛里程收費,主打一個誰使用誰付費。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做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有著不小的難度,比如說導航精度,隱私的保護,信號盲區,不同車型的處理等等。個人認為,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從后臺獲取電動汽車充電量,根據充電量收取額外費用,不過這好像又是一個大工程,算了,還是讓政府部門的專業人士來苦惱吧。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在未來我國肯定會針對新能源汽車征收養路費,不管是以里程收費也好,還是以充電價格收費也罷,總之跑不了,但這個時間節點大概率會在十年開外。接下來的幾年,我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力度不會改變,新能源汽車仍將占據汽車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省錢優勢依舊足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