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老廠區轉型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區,綠色金融工具帶動綠色產業落地發展,綠色交易所支撐環境權益交易、綠色金融服務、綠色公共服務……
6月3日,北京市發改委、城市副中心管委會、通州區政府共同發布促進城市副中心綠色經濟發展目標,到2027年,力爭有效綠色技術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長20%左右,建成北京市國際綠色技術概念驗證中心。同時,綠色企業數量超過300家,建成1個綠色產業集聚區。展望2035年,力爭有效綠色技術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長15%左右,形成3個以上綠色產業集聚區。
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效果圖。北京市發改委供圖百分之百,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全面實現綠電供應
2021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在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2024年2月,國務院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近年來,城市副中心對標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要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營造綠色低碳生活風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綠向新。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已實現100%綠電供應,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基地揭牌成立,前疃村建設成為全市首個數字化微網“零碳”村莊,城市綠心綠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項目入選首批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
北京城市副中心以高標準推行綠色建筑。據悉,城市副中心已成為國內首個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的地區,行政辦公區在全國率先實現綠色三星建材100%比例應用。同時,綠色交通初具規模。高級別自動駕駛3.0示范區建設完成,無人駕駛小巴已在城市綠心投用,首末站均在城市副中心的公交線路新能源車輛配備率達到100%。
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效果圖。北京市發改委供圖眾多政策的支撐,不斷推動著城市副中心的轉型發展。據介紹,城市副中心現有13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北京綠色交易所入駐運河商務區并啟動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建設。百億規模的北京市綠色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實現落地。城市副中心成為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和林業碳匯試點城市。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并實現新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入市交易。
十大產業,創新布局實現未來目標
盡管城市副中心綠色經濟發展取得了諸多成效,但與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要求相比,城市副中心還存在綠色經濟規模有待進一步提升、綠色產業有待進一步集聚、綠色技術創新轉化落地有待進一步加快等挑戰。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城市副中心將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牽引,不斷提高服務企業健康發展能力,逐步培育綠色企業,壯大綠色產業。到2027年,力爭有效綠色技術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長20%左右,建成北京市國際綠色技術概念驗證中心。綠色企業數量超過300家,建成1個綠色產業集聚區。展望2035年,有效綠色技術發明專利數量年均增長15%左右,形成3個以上綠色產業集聚區,綠色經濟增加值穩步增長。
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效果圖。北京市發改委供圖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市副中心將著力培育6個特色綠色產業,包括碳專業服務業、ESG專業服務業、綠色金融業、綠色投資、未來能源細分產業、合成生物制造業等。同時鞏固提升4個既有綠色產業,包括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產業、新能源產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綠色建造業等。
“例如在鞏固提升新能源產業中,城市副中心將支持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基地,打造分布式先進能源、智慧能源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供成熟的產業環境和落地空間,加強分布式先進能源產業研發、生產和應用等環節的項目、企業培育和集聚,拓展氫能儲、運、加產業鏈。”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八項行動,聚焦綠色產業提升
為促進十大產業快速發展,實現產業布局的完善和優化,北京市發改委還發布了八項具體行動。
首先是加快建設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據介紹,產業園依托北京光學儀器廠舊址建立,該儀器廠成立于1962年,位于長安街東延長線,2007年搬遷后,廠區已閑置多年。此次活化利用該廠區工業遺址,依托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北京綠色技術創新服務產業園,集聚新型綠色專業服務產業,打造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新地標。該園區已于2024年底正式開工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