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奇瑞風云 T11 開啟盲訂,這是一款大六座奶爸車,定位與理想 L8 相當,但價格只有理想 L8 的一半。而理想 7 月銷量銳減至 30,731 輛,L8 僅售出約 3000 臺,品牌高溢價正被極限施壓。

在市場輪廓驟變之際,的品牌溢價正經受擠壓,風云 T11 的產品定位與定價,猶如精確投石,將理想的高地戳得搖搖欲墜。

理想的設計優勢日漸消弭在“套娃風格”“山寨爭議”等輿論轟炸之下,審美疲勞加劇。加之 i8 上市的風波,更令市場對其定價機制心存疑慮。

而奇瑞風云 T11,1111 元訂金即可鎖定超豪華配置權益,其預計價格區間為 15–20 萬元,讓人頓生同價位更強 alternatives 的聯想。

風云 T11 在技術層面并不遜色于理想。其搭載增程混合動力系統,綜合續航超 1400 公里,擁電四驅與高階智駕功能,彰顯奇瑞在硬實力上的野心。

從設計美學而言,風云 T11 的體型與配置展露大氣與野心:5150×1995×1800 毫米的體量,2+2+2 六座布局,超大聯屏配置,無不呼應豪華旗艦的氣勢。

如此產品力與價格兼具的 T11 推出,將讓原本意圖維穩溢價的理想陷入更深困境,其定價很難繼續自洽。

與此同時,消費者有望轉向問界 M8、 900 等同價競品,間接讓這些競品“坐享其成”——形成結構性價格競爭格局。

理想此刻正處在品牌低谷與戰略迷失的交叉口:銷量見頂,設計疲弱,定價受疑,其曾賴以自耀的光環正迅速被現實驅散。
反觀奇瑞,風云 T11 更像一口精準落井的匕首,不帶情感,卻極端有力。它投擲出的不僅是產品,更是一種對理想溢價結構的制度化挑戰。

當市場理性回歸,用戶將直觀比較性能、配置與價格,而非品牌情懷。這正是 T11 發力的深意所在。它不像理想那樣依賴敘事堆砌,而是用硬件硬扛市場情緒。

理想若不及時在設計語言與定價機制上自我反省,將只剩下過度溢價與結構性潰敗的宿命。

奇瑞風云 T11 的盲訂和定位,恰如一場無聲的反擊,直接將理想置于眾矢之的,而理想的“失位”,正好有兩家車企虎視眈眈準備瓜分,一個就是領克,另一個就是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