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新人文共讀會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赫爾曼·黑塞,德國作家、詩人,愛好音樂與繪畫。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范例”,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悉達多》《玻璃球游戲》等。
本期讓我們一起閱讀《悉達多》。悉達多是婆羅門之子,地位尊貴,如眾星拱月,智慧的婆羅門們傳授予他最好的知識,領他日夜向諸神獻祭和祈禱,卻不能盛滿他充滿渴望的精神容器。他像孤獨佇立的天際孤星,在內心不斷發問:那最值得尊崇的“阿特曼”——“自我”到底在哪里?
佛陀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
悉達多帶著困惑,開始了苦行,他出走到城市,到村野,穿行于塵世萬物間,正如一粒石子沿著自然的路徑沉入水底;他忍受過饑餓和困苦,也擁有過世俗欲望與財富,靈魂之輪旋轉、松動、靜止,直到猛然被喚醒,最終在河水的詠唱中尋到了內心的統一和安寧。這并非是“佛陀”悉達多自己的故事,更講述了千萬尋常人亦會經歷的一生,也是作者赫爾曼·黑塞“向內之路”的探索結晶。
活動內容
《悉達多》是黑塞的信仰之書,盡管他成長于一個正統基督教家庭,信仰卻有著復雜的名字和面孔,或許他所尋求的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宗教信仰,而是生長出全人類這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下的根。在人類追逐知識和智慧的歷程中,認識自我與認識外部世界的過程同樣漫長。如今,享受著同樣的消費品和大眾文化的我們,更需要去思考與認清自我。面對浩瀚繁雜的世界,我們通過什么來展現個性?又為何常常與他人感到隔閡、疏遠?在探索自我的這條路上,《悉達多》用一個人一生的經歷為我們證悟了宇宙的真諦,只待我們去解讀。
5月12日下午,復旦新人文共讀會第八講將邀請系列主理人、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梁永安教授與讀者共讀《悉達多》,一同聆聽內心的清悅篤定之音,踏入每個人通向自我的道路。
主講嘉賓
梁 永 安
復旦大學人文學者、作家、攝影師
主要研究比較文學、電影、城市文化、青年文化。著有后現代文化研究專著《重建總體性》、歷史小說《王莽》、傳記文學《那朵盛開的藏波羅花:鐘揚小傳》、文學評論《梁永安的愛情課》《跟梁老師重讀文學經典》、文化評論《閱讀、游歷和愛情》《每個人都了不起》、電影研究《梁永安的電影課》、散文集《日常》《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主編“與西方思想大師對話”叢書。曾任日本神戶外國語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日本岡山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等院校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