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茶、浸潤泡、搖香、沖泡、奉茶……在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的現場,05后選手謝嘉欣的茶藝表演行云流水,不時引起觀眾的小聲贊嘆。
單看他現場沉穩的表現,很難想象到,這個剛剛摘得全國大賽金牌的年輕人,實際上真正接觸茶藝的時間只有兩個月。
在本次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中,謝嘉欣獲得茶藝項目學生組金牌。林子璐/攝。
"我能拿金牌,主要是靠我們上海的專業團隊。”對于機緣巧合從民航空乘專業踏入茶藝道路的謝嘉欣來說,從“門外小白”到金獎選手,“天選茶藝圣體”的背后,是日日夜夜的反復練習和一整個備賽團隊的指導與支持。
“1+1>2”
今年19歲的謝嘉欣,是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空乘專業的二年級學生。在機緣巧合報名上海茶藝項目的遴選前,他完全想不到自己會和茶藝表演發生多大的關聯。
“最初報名比賽其實就是想試試看,沒有什么期待,”謝嘉欣說,“我沒什么基礎,和大部分報名的女生比又不夠柔美,我看起來比較板正。”
但是在協助上海代表團全程備賽的上海市茶葉行業協會副會長常靜看來,他是一個很好的潛力股。
常靜表示,“在上海的正式選拔賽前,我們組織了上海十六個區的選手集中進行基礎技能的培訓。如果能夠通過一個月的集訓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從選拔中脫穎而出,那說明是一個可塑之才。”
她對謝嘉欣的領悟和臨場能力印象很深,“他理解能力非常好,犯過的錯誤,老師講一遍,就不會再犯。而且他是競賽型的選手,每次比賽的表現都要比平時訓練還亮眼一些”。
身為空乘專業的學生,先前的技能訓練也給謝嘉欣打下了表演項目的基礎。不需要怎么教學,他就已經能出色把控自己的儀態和表情,這在茶藝表演中同樣重要。
“確實基本上不用太操心他的形象儀態問題。”謝嘉欣的隨隊教練李騰笑稱。
謝嘉欣和隨隊教練李騰合影。林子璐/攝。
在比賽當天的現場,謝嘉欣還特意擺放了一架飛機模型。在自主準備的茶藝展示中,他向評委們講述了一個和茶相關的民航故事。
謝嘉欣在比賽中。圖源上海市人社局。
“這個故事是結合我的自身經歷,和整個團隊一起敲定的。”謝嘉欣說,“民航的特色之一也是和國際接軌,我想講我們年輕人‘血脈覺醒’之后,如何將茶文化傳播得更國際化。”
努力與團隊
當然,要想從諸多已經浸潤了多年茶藝的一眾選手中摘金,謝嘉欣和他背后的團隊付出的是分毫不少的努力。
“比不了過去的積累量,我們就壓大密度。”常靜說,“別的選手可能兩三年練了兩萬次,我們沒日沒夜這樣練,兩個月下來,練習次數可能都不輸他們。”
謝嘉欣回想起那段訓練的日子,都有些詫異自己居然堅持了那么久。“我們每天上午八九點開始集合訓練,一直練到晚上十二點,中間幾乎沒有休息。”
年輕人,八小時的覺也覺得不夠睡,但困了也得繼續堅持。謝嘉欣坦言,“有時候也會覺得特別累。但是如果半途而廢的話,既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天天陪著我們、訓練我們的老師們。”
茶知識積累相對較少的謝嘉欣,每天除了要重復訓練茶藝動作,還要“惡補”大量專業知識。謝嘉欣說,訓練的日子里,他的手機電量就沒有低于90%過。
“當時訓練對我來說最困難的要求之一是卡點,因為你動作和話語都要對得上,這對專注力要求很高。”謝嘉欣說。
為了能嚴絲合縫地完成表演任務,一個相同的動作,謝嘉欣要反反復復地練習,直到可以不假思索地完成聲形表的配合。
但在謝嘉欣看來,能有專業的團隊老師指導,他已經非常幸運。“如果單靠我一個人,我不可能弄清這些深奧的知識。老師們的指導都非常專業,我只要負責學習就可以了。”
常靜提到,在這次備賽過程中,一共給選手配備了五名全國技術能手進行指導。除此之外,還有專業的茶葉考評員、督導員等。
謝嘉欣和他的老師們合影。林子璐/攝。
在來貴陽的飛機上,謝嘉欣還抓緊時間和團隊做了三次模擬測試。測試終了,他感覺對白牡丹這一茶種還不夠熟悉,又連忙請教了常靜老師,把她的話一字字記了下來。
在正式的比賽中,他抽中的品茶題目,剛好就是白牡丹。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我很幸運。”謝嘉欣說。但努力,往往才是幸運背后真正的那個答案。
另一條道路
謝嘉欣的父母做茶葉生意,小時候,他就在茶葉香里長大。
不過,兒時的謝嘉欣并不能完全理解茶葉之美。“我喜歡喝飲料,茶葉嘛,當時覺得太苦了。”
也是在一次次的品鑒、分析茶葉中,他慢慢感受到了茶的美妙之處。現在,他講起茶葉的門道,已經頗為像樣。
比賽中的謝嘉欣。圖源上海市人社局。
他已經想好了回去之后的第一批表演觀眾。“當然是我的老爸老媽!”說到這,謝嘉欣露出了點孩子的稚氣,“就明天下午,我要給他們好好露一手。”
但是,在他看來,現有的這些積累還是不夠。回到上海之后,他也計劃一邊開啟空乘專業的實習,一邊前往常靜老師的基地,深入學習茶文化。
“比較理想的情況是能做到兩結合,一方面學習茶藝,另一方面也通過民航的表演,將我們的茶文化推廣到更遠的地方。”他略帶不好意思地補充了一句,“當然,我現在的英文還是不夠好,還有很多要學的東西。”
某種程度上,他也感受到一種人生道路的回環與奇妙。兜兜轉轉,自己又接續了父輩的道路,個中又蘊藏著不同的生機與發展空間。
對于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來說,未來無限廣闊的可能性,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