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線、穿線、收線,20多分鐘后,一個空空的框架就變成了縱橫交錯的羽毛球拍,這是一個心智障礙穿線師金順男每天的工作。
這里是位于浦東新區向城路的青芽運動專項基金下的穿線工作室,金順男和孫金楊是工作室的穿線師。他們都是心智障礙患者,剛從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畢業。
“男男和金楊都屬于發育遲緩,男男還有比較嚴重的語言障礙。在畢業的時候都會面臨選擇,是工作還是回家。其實他們有了工作,也可以跟普通人一樣生活。”浦東新區輔讀學校校長王英介紹。
浦東新區輔讀學校主要是培養心智障礙孩子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英把這兩個孩子推薦去學習了羽毛球拍的穿線技能。
穿線師這個崗位,需要孩子們有基本的聽指令、情緒控制以及動手能力,普通人可能很快完成的,但對于心智障礙的孩子們而言,他們就需要反反復復地訓練才能完成一個基本的打結動作。經過1500多支球拍的訓練,現在的金順男可以平均27分鐘完成穿線。
“我從去年7月開始學習穿線,其實熟練了就沒什么了。我最快一次穿完一個拍子是21分鐘,我的目標是在20分鐘以內。”金順男說。
青芽運動的老師對他們有著更高的要求。“目標,我一直是要求他們達到15分鐘,我們的確需要關愛他們,但從就業角度,我們就要把他們培訓到盡量和正常人完全一樣,這樣才可以讓他們長期地從事這樣一份職業,真正被社會接受。”青芽運動大齡就業事業部經理俞展說,“15分鐘完成一支羽毛球拍的穿線,可能普通孩子穿到第100支拍子就可以達到,但是他們可能要穿到5000支拍子才可以。”
金順男還是工作室的勞動模范,春節只休息了兩天。“有拍子需要穿線就要來工作。”金順男說。他很享受顧客讓他幫忙穿拍子,加班對他來說是另外一種快樂。或許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現在的他,每個月會給媽媽1000元作為生活費。
為了更好地吸引顧客,工作室提供的是上門取拍和送拍的服務,孫金楊承擔了這些工作。
因為往往送的不是一支拍子,涉及到取送的時間、路線安排等,這就要考驗他們的統籌能力了。一開始青芽運動的老師會手把手地教,但現在都是金順男和孫金楊自己負責,經過半年多的時間,負責取送拍的孫金楊對各種交通已是輕車熟路。
“主要是地鐵和小黃車,走得多了就熟悉了。一般一天送六七單,多的話就要十幾單了。”孫金楊說。
其實,曾經的孫金楊交流都困難。“不管問他什么話,比如說你現在早飯吃了嗎?他不會回答吃了沒吃,他就說吃了嗎?他只會重復你講的最后兩個字。”俞展介紹道。
而現在的他,到各個小區、大樓與保安、顧客交流都沒有問題。
“穿線的速度特別快,他上午來取拍,下午就給我送過來了,反正我覺得跟球館里面的穿線師沒有區別。”顧客說。
今年3月,工作室首次實現了盈利。截至4月底,他們共穿拍2176支。
當一個心智障礙患者走上社會,擁有一份工作,這是家庭、學校、社會聯合支持的結果。
“這群孩子是自帶光芒的,我希望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只要喜歡這份工作,就會全身心去投入。他們有了一份工作,回歸到我們這個社會上,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其實我們的特殊孩子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