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啟動當天,就發現了石雷、彈丸;5月12日,又發現了建筑構件脊獸、板瓦、筒瓦、勾頭……
箭扣長城修繕五期項目正在進行前期考古發掘。其中第二座敵臺、懷柔長城120號敵臺的發掘剛剛開始,就驚喜不斷。
120號敵臺是一座空心敵臺,結構上分三部分:基座外包條石,一層是磚砌的中空回廊結構,二層有鋪房。發掘前,敵臺坍塌嚴重。二層鋪房已經坍塌不見。一層除了東北角完全露天,地面上堆積著厚厚的、高低不平的磚和土,北側能看到拱券結構的門和窗,東北角還有回廊結構,但券頂的磚多處搖搖欲墜,雙層變單層。西側和南側已經全部坍塌,南側能看到局部磚墻完整倒地。基座部分,只有西北角保存完整,站在墻下能看到包砌著青白兩色條石的基座高聳。
發掘工作5月9日下午開始。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從敵臺南側坍塌后堆積的碎磚殘土堆開始清理,厚度足有四五米。清理沒多久,就發現了石雷和彈丸,隨挖隨出,石雷多達20多個,還發現了兩個一大一小的石質彈丸。長城作為軍事防御體系,存儲武器的功能再次得到印證。
5月12日,驚喜繼續。當天,工人又在南側清理出了一些建筑構件,包括脊獸和一些瓦片等。其中的脊獸,小巧精美,手可把玩,鼻子和嘴巴與人相似,一條小蛇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浮刻在面頰兩側,像兩條飄動的胡須。發掘出的瓦構件中,勾頭上還雕刻有花朵圖案。
“這座敵臺坍塌的比較早,人為破壞和干擾較少,所以這些文物才能保存下來。”考古項目負責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尚珩介紹。120號敵臺所處地勢較低,材料運輸相對方便,所以目測敵臺建筑的規模較大,工藝也比較講究。因為敵臺坍塌嚴重,大部分都被掩埋,還需要進一步清理,才能得出更多建筑數據信息。據預測,120號敵臺的發掘至少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期待后續還有更多發現。
記者從懷柔區文物所了解到,箭扣長城修繕五期項目由騰訊基金會和中國文保基金會出資,修繕范圍自西向東從懷柔長城122號敵臺(正北樓)到117號敵臺,共6座敵臺及敵臺間5段915米墻體。今年4月中旬啟動,工期三年。和此前的長城考古項目不同,此次將邊發掘邊修繕,而不是整段考古全部結束后統一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