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的“換電聯盟”迎來了第七位盟友。
近日,蔚來與廣汽集團簽署了充換電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換電產業涉及的電池標準、換電車型研發及定制、電池資產管理及運營、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及運營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度戰略合作,并推進雙方自有充電平臺互聯互通。
截至目前,蔚來已經與六家車企達成了充換電戰略合作,包括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控股集團、奇瑞汽車、江汽集團以及路特斯。
蔚來方面向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表示,在本月底,雙方就可實現各自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用戶可通過各自品牌App、小程序及車機的充電地圖,實現充電樁的查詢、導航、啟動、支付等功能。
01多方合作是為降低成本?
對于這次合作的相關事宜,蔚來方面稱,雙方將共同推動建立統一的電池標準體系,合作研發適配雙方換電體系的換電乘用車及兼容性換電服務站點,推動搭載雙方共同確定的統一標準化電池包的換電車型上市。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向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分析了這次合作的原因:“蔚來已經做了很多年換電,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推廣開來。它建了很多換電站,但是利用率很低,每天的訂單數量很少,所以沒有辦法盈利,但是換電站的投資卻很大。”
一直以來,換電站都是蔚來的一個“大包袱”,蔚來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13日,蔚來在全國范圍內的換電站數量達到2415座,其中高速公路換電站有798座。
此前有業內人士預估每座換電站成本大概在200萬元,按此計算蔚來的2415座換電站累計成本投入大約超48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后期的運營和維護成本。
3月5日,蔚來發布2023年全年財報,2023年全年,蔚來總營收556.2億元,同比增長12.9%,凈虧損207億,同比增長43.5%,虧損程度創出新高。
另一方面,2023年蔚來共交付新車16萬輛,同比增長30.7%,但是同為新勢力的理想在2023年已經交付37.6萬輛。
總的來說,燒錢多,銷量少,蔚來的壓力可不算小,或許,這也是蔚來積極推進與多家車企達成充換電戰略合作的原因之一。
“其實從理論上講,換電的一輛車要配兩套電池,一套電池在車上,另外一套電池在換電站,但是現在電池比較貴,所以蔚來跟別的車企合作可以增加換電車的保有量,提高換電站的利用率,這樣才有盈利的可行性。”張翔向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分析道。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技術中心副主任張廣厚向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談道:“通過電動汽車企業間‘聯盟式’合作,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用,可以避免重復建設、提高使用頻率、減少資源占用,有利于降低企業建設和運營成本。”
02技術標準須盡快統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顏景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采訪時談道:“換電模式實際上就是新能源汽車補能的一個方式,對于消費者來說,換電模式在使用上有很大的便利性。”
但是,他也談到,換電最重要的還是技術標準問題,如果說電池的接口、型號等標準不統一,在推廣普及和通用性、便利性上會存在問題。
對于這一點,張廣厚也向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談道:“技術本身不是太大問題,核心是要采用統一的標準規范,可以依據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的方式,逐步規范不同品牌車型在電池型號、接口、電量等方面的差異。”
其實,2023年6月9日,在2023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就曾指出要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提高動力電池熱擴散安全技術要求,加強產品一致性監督管理,強化產品安全保障,研究編制換電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換電電池尺寸、換電接口、通訊協議等標準統一。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2020年,國家能源局曾經發布過一系列換電行業標準,其中蔚來牽頭編制的有10435-2020《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鎖止機構通用技術要求》,10436-2020《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冷卻接口通用技術要求》,33025-2020《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通用要求》和10434-2020《純電動乘用車底盤式電池更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
實際上,蔚來方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采訪時也明確表示,不管是充電還是換電層面,蔚來一直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
在統一標準方面,顏景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采訪時也給出了他的建議:“首先就是要統一技術標準,各個廠家進行聯合開發,在這個前提之下,需要一些政府機構參與進來,來促進技術標準的統一。”
張廣厚也向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表示,當前,我國充換電基礎設施仍存在不少短板,例如規模不夠多、布局不完善、結構不合理、服務不均衡、運營不規范等。
因此他也建議稱:“一方面,要調動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彌補數量缺口;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共享共用,提高充換電基礎設施利用效率。當然,這背后需要法規政策和標準規范的有力支撐,為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奠定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