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如何養娃?”主題分享沙龍活動現場 上海開放大學供圖
今天是5.15國際家庭日,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教育方式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
5月13日下午,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和上海開放大學工會策劃了主題分享沙龍活動,關注“AI時代,如何養娃?”的話題,與會專家學者探討了AI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以及如何在新的挑戰下,為孩子們提供更科學、更健康、更適用的家庭教育。
上海體育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賀嶺峰認為,對于現在成績好的孩子來說,家長更要保持一種擔憂。這些孩子在傳統教育中是成功者,且在學習上形成了一定的路徑依賴,但今后他們適應未來世界變化的難度可能會比別的孩子更大。
“以前,很多家長認為,想辦法把孩子送進好的大學,將來大概率就會有好的工作,就會有幸福的后半生。但現在,面對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人工智能領域層出不窮的挑戰,再優秀的學生,恐怕也無法在AI面前具備明顯的優勢,所以家長應該要為孩子的未來做更多規劃與思考。”賀嶺峰建議,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死盯著書本上的知識,好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為生命留白。
心理學博士楊金鑫建議,家長要避免內卷,讓孩子減少同質化競爭,從刷題中解放出來,多讓他們參加能夠釋放創造力的學習和體驗,并把更多時間用在閱讀和思考上。
《開放教育研究》編輯部主任魏志慧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要盡早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并逐漸掌握在生活中解決各類問題的能力。
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會長王伯軍希望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抓住AI時代帶來的機遇,深入了解AI,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工具,為孩子創造更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要防范AI可能帶來的風險,更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注重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更好地應對時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