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iPad Pro 自晉升全面屏以來,臉蛋更小了,顏值更高了,重量更輕了,身材管理做的更好,但也帶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容易變彎。
這個彎既有先天因素,也能后天造成。
首先在生產過程中,iPad Pro 需要經過一個將金屬和塑料部件進行冷卻的流程,這可能導致出現很微小的彎曲現象。
也就是說,用戶到手的機器,“開箱即彎”,當時外網甚至創造了“折彎門”(BendGate)這一新名詞。
即使到手正常,也要用的小心,因為后天變彎的概率不低,不少小伙伴反饋,有時候只是放進背包外出,在拿出來就變彎了。還有時候是睡覺不小心壓了一下,醒來發現也變彎了。
為了恢復如初,有人嘗試用厚書本壓直,有的不甘心直接用手掰。就算能弄直,心理上也會留點陰影。
時隔六年,蘋果終于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高管信誓旦旦地表示,最新的 2024 款 iPad Pro 不僅更薄,而且由于用作散熱的一整塊覆蓋主板的金屬板,能夠作為貫穿平板電腦的“中央肋骨”,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剛度。
這次,蘋果終于可以自信喊出:iPad Pro 不容易彎了。
關于這臺理論上不彎的 2024 款 iPad Pro,果子還是有蠻多想說的。
先說亮點。
之前的 iPad Pro 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花了七八千大洋買了 11 英寸的版本,但你的屏幕還得不到最好的體驗。
大哥 iPad Pro 12.9 用著 XDR 屏幕,最大全屏亮度 1000 尼特,HDR 內容的峰值亮度 1600 尼特,看綠色星球、地球脈動這樣的高質量紀錄片不知道有多爽,但 iPad Pro 11 只有區區 600 尼特的 SDR 亮度。
都叫 Pro,體驗卻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12.9 的 mini-LED 屏幕雖然很爽,但功耗高,有光暈,爽的不是很徹底,“如爽”。
這次新 iPad Pro 的 11 英寸和 13 英寸一視同仁,用上 OLED,并且是雙層 OLED 屏幕,這就解決了常規 OLED 大尺寸下全屏亮度不高的問題。
保持最大全屏亮度 1000 尼特,HDR 內容峰值亮度 1600 尼特的同時,可以做的更薄,把 OLED 的體驗又拔高一步。
第二個重大升級點,就是 M4 芯片。
采用第二代 3nm 技術,4 性能核心的 CPU 相比 M2 提升了 50%,在屏幕呈現和性能上都會更穩定,僅僅只用一半的功耗就能提供與 M2 相同的性能。
M4 還擁有蘋果迄今為止最強的 NPU 神經網絡引擎,每秒可進行 38 萬億次計算。
落實跑分層面,蘋果 M4 款 iPad Pro 跑 Geekbench 6 ,CPU 單核相比 M2 提升 48.37% ,多核為 52.44%。
GPU 測試超 53000 分,相比 M2 提升約 15%。
當然,別說 M2,就是 M1 的性能也完全夠用,值不值得花錢為 M4 的性能買單完全取決于用戶的使用場景。
此外,還有兩個我認為很實用的升級點。
一是無線網版本的重量,11 英寸和 13 英寸相比上代分別減少了 18 克和103克。13 英寸的改進非常直觀,長時間握持也不會那么累了。
二是前置廣角攝像頭采用了橫向設計、支持人物居中功能,蘋果終于意識到橫屏才是大多數人實用 iPad 的主要場景,視頻通話時對方再也不會吐槽你在斜眼看人了。
優點講完,接下來就該吐槽缺點了。
第一個就是價格,蘋果產品真的是“等級森嚴”。
你都花 8999 買 11 英寸 256GB 的版本了,內存是不是金子做的這點另說,如果你想用抗炫光更好的納米紋理顯示玻璃,至少得上 1TB 的版本,也就是 148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