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典馳 深圳報道
“老牌儲能集成商”科陸電子迎來了美的入駐之后的第一份年報。
在經歷控制權變更和高層更迭之后,科陸電子(002121.SZ)的業績表現差強人意。2023年科陸電子實現營收41.9996億元,同比增長18.68%。
營收增長的同時,科陸電子虧損進一步擴大,報告期內,歸母凈利潤達到-5.29億元,虧損擴大超4倍;扣非后凈利潤-3.623億元,同比減虧。
“公司控股股東(美的)在管理提升、業務發展、資源協同等多方面給予了指導和幫助。”日前,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科陸電子董事會秘書黃幼平稱。
美的接手科陸電子意在發展儲能,并將其作為開展能源管理業務的主要平臺之一,并且美的推動了科陸順德儲能生產基地建設,并進行了精益化數字化改造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科陸電子歸母凈利潤連續3年虧損,何時扭虧為盈仍待觀察。截至發稿,科陸電子報收4.36元,跌1.58%,市值達到72.41億元。
儲能業務增長
從去年財報來看,科陸電子的營收主力仍為智能電網,占據公司總營收六成以上,2023年營收達到25.90億元。
自2022年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3 年,國內新型儲能項目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GW/48.70GWh,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 260%。
科陸電子是老牌儲能供應商,在火電聯合調頻儲能時代就已經入局,主要產品包括液冷和風冷集裝箱式儲能系統、光儲一體變流器、儲能變流中壓集成系統等。
2023年,科陸電子儲能業務營收14.34億元,占營收比重為34.16%,同比增加106.73%,完成約1.3GWh的儲能系統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伊始,儲能價格戰愈演愈烈,集成商難以從中獲利。報告期內,科陸電子儲能業務毛利率達到25.36%,高于同行。同期陽光電源(300274.SZ)儲能業務毛利率為23.24%,海博思創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為17.29%。
有儲能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去年國內多數儲能集成項目毛利率已低至10%以下,海外項目則有望達到20%以上。
報告期內,科陸電子有意發力海外儲能市場,面向美國、歐洲、亞非等地,并與Insight Enerji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拓歐洲儲能市場。
2023年,科陸電子宜春科陸儲能基地擴建,目前年產能約 8GWh。此外,公司在廣東順德投建儲能生產基地,按照規劃,項目達產后,順德基地BESS產能預計可達到14GWh,PCS產能預計可達到5GW,或將支撐公司未來全球儲能業務。
不過,科陸電子2023年凈利潤虧損與儲能業務不無關系。其中包括,由于儲能產品質保期較長,期末在質保期內的儲能合同計提售后服務費,增加了銷售費用;公司部分儲能海外合同未能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時間交付,違反合同履約時間的相關約定,本報告期營業外支出同比增加。
美的入主改革
2023年6月,美的向科陸定增的新股上市,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美的入主后,對科陸電子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公司完成了董事會、監事會換屆選舉與高級管理人員選聘工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原科陸電子副總裁、儲能事業部總裁周新華已離職,現為浙江臥龍儲能系統有限公司總裁。
美的為科陸電子注入資金后,公司凈資產有所增加,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不過,截至報告期末,科陸電子資產負債率仍處于87.60%的高位。
日前,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科陸電子董事會秘書黃幼平稱,公司控股股東(美的)在管理提升、業務發展、資源協同等多方面給予了指導和幫助。
顯而易見的是,在美的的指引下,科陸電子有意識剝離非核心業務。年報發出后,全資子公司南昌市科陸智能電網科技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南昌研發大樓以1.35億元(含稅)的價格轉讓給江西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1月科陸電子出售資產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創響綠源(即中電綠源)擬將其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名下所持有的2150臺新能源汽車予以分批出售。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數據顯示,2018年-2020 年,在國內儲能系統集成新增裝機量排名中,科陸電子連續三年出貨量排名均在行業前十。
此后,科陸電子在儲能的競爭中逐步“掉隊”。2023年,科陸電子完成1.3GWh儲能系統交付,但并未出現在2023年儲能系統集成TOP10榜單中。
面對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2024年科陸電子壓力不減。黃幼平表示,2024年科陸電子將緊跟“雙碳”目標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步伐,發揮出海優勢,加大國內外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持續拉通全價值鏈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