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關稅從25%提升到100%,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正在大家在思考,這對國產新能源會造成怎樣影響的時候,有企業已表態了,這就是國內新能源領軍企業比亞迪。
比亞迪稱,就沒打算去美國賣車!
這就尷尬了,對方想象中的一記重拳,變成了一記空拳,打在了空氣上,并直接打亂了自己的步伐節奏。而這也讓很多人驚訝,有了技術傍身,國產新能源企業的底氣到底是有多足!
中國新能源車已受全球用戶青睞
經過幾年時間的爆發式增長,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征服了國內消費者,讓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在今年首次突破了50%,在全球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

以比亞迪為例,在剛剛過去的4月,其乘用車出口4.1萬輛,全部是新能源汽車。而在2022年,比亞迪全年的出口量是6萬多輛,可見海外市場的發展速度是多么的迅速。

銷量和人氣是最好的證明。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比亞迪展臺人頭攢動,而很多人是來自國外市場的汽車產業同行,媒體人,經銷商,他們都在關注比亞迪最新的產品和技術。

而在5月14日,比亞迪還在墨西哥全球首發自己的首款皮卡BYD SHARK,其搭載DMO超級混動越野平臺,售價969800墨西哥比索(折合約41.6萬元人民幣),引起全球關注。
據悉,這是比亞迪首次在海外發布新車,BYD SHARK首先投放墨西哥市場,之后在南美和東南亞等地擴大銷售。
可以說,比亞迪將最新的技術推向全世界,讓各國的消費者都有機會體驗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優勢,駕駛的樂趣,以及智能化的體驗。對這樣的產品建立市場壁壘,只能讓本國的消費者錯失最好的體驗,讓本國的市場與全球脫節,難擋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
技術實力成比亞迪最大的底氣
實際上,比亞迪在全球快速獲得更多市場和用戶的背后,無懼不公平對待的底氣,還是強大的技術和創新實力。
進入2024年,比亞迪的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就沒有中斷過。
1月,比亞迪重磅發布了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全新戰略——整車智能,還發布了行業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璇璣架構。

2月,比亞迪發起普及風暴,推出王朝、海洋系列車型的榮耀版。
3月,比亞迪第7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全新騰勢N7下線,采用了諸多新技術。
4月,比亞迪眾多新車亮相北京國際車展,其中仰望U7首次搭載云輦-Z技術,首次用垂向電機替代液壓減震器,實現垂向控制的全面電動化。

5月,比亞迪海獅07EV正式發布,首次采用了e平臺3.0 EVO,在熱管理、整車強度、充電效率、車身控制等方面都有巨大提升。

可以看到,與其他品牌不同,比亞迪定期推出的不是一兩個新技術,而是新技術集群,這背后是9萬多名工程師的智慧和努力。而比亞迪的技術魚池到底有多深,也是所有人關心,但卻無法得到答案的問題。
品牌韌性讓新能源之路越走越寬
與技術領域不斷猛沖猛打不同,比亞迪在品牌態度上,則是謙遜而充滿韌性的。
在國內,比亞迪提出“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與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共同進步。在國外,比亞迪積極與當地經銷商展開合作,甚至開設工廠,促進當地就業,實現共贏。
而面對與自由市場、公平競爭背道而馳的做法,比亞迪也會用簡潔、有力的聲音直接表明態度。在簡短的文字背后,是強大的實力和從容自信。

實際上,中國汽車品牌從誕生之日起,就面對著hard模式,必須奮力追趕。而當下的困難遠不如最開始時所遇到的困難,已經無法拖慢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的腳步,讓我們見證全球汽車市場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