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時間里,汽車行業進行了兩批次召回,共6個品牌發布了召回計劃,其中有4個品牌是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3個就來自長安集團。這也就是相對的“被動”召回,可見對于車輛缺陷的監督越來越積極主動,也越來越嚴格。
5月17日,長安汽車和江淮汽車兩個品牌發布了召回計劃,其中長安汽車召回了203414輛第二代CS55PLUS,原因是360°環視攝像頭的圖像顯示異常,時間集中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江淮汽車則是召回了1266輛iEVA50純電動汽車,存在高壓下電失去動力的隱患。
長安汽車和江淮汽車都是國產自主品牌,他們的召回有一個共同點,兩者的本輪召回活動,都是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這句話什么意思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數,也就是說,相關部門已經有了實質性證據,再不召回調查就可能擴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召回,可以說都不是很自愿,甚至是被動式的召回。而這樣的例子,在長安汽車集團這邊已是第二次出現,就在5月11日,長安福特召回銳界L、瑪斯丹牌Mach-E和福特汽車(中國)召回國產林肯航海家,都是同樣基于此原因。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長安汽車旗下長安汽車、長安福特、國產林肯航海家,都出現了這樣的缺陷,都是在相關部門啟動調查后才召回,長安汽車的責任感何在?又將消費者的安全置于何地?
此次,長安汽車召回的第二代CS55PLUS,是其最成功的車型之一,其銷量一度與哈弗H6并駕齊驅,此次一下召回超20萬輛,也是今年以來比較大規模一次召回。這么受消費者喜愛的一款SUV,有360全景影像缺陷,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的事故,長安汽車選擇無視消費者安全,很不負責任。
江淮汽車更過分,iEVA50純電動汽車存在高壓下電,失去動力的隱患,也是選擇不作為,這樣的電動車誰還敢選擇?電動車動力系統高壓下電有緊急下電和正常下電兩種,一般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要切斷高壓電源與動力系統的鏈接,保證安全。
正常下電主要是車身控制器基于鑰匙信號、遠程下電指令等判斷用戶是否有高壓下電請求,電池管理系統基于整車模式、整車故障狀態、充電結束狀態判斷是否執行高壓下電流程。還有就是,當判斷無高壓需求或者有嚴重故障時,電池管理系統下高壓電流程。
近年來,國產自主品牌銷量不斷增長,憑借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火爆,市場份額一度超越合資品牌,真正成為了中國汽車市場的主角。在銷量激增的同時,產品的品質和性能也要跟得上,不能只顧數量增長而忽視了“質”的提升,尤其是明知有缺陷,卻選擇視而不見,如長安3個品牌都出現了類似案例,這樣的行為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車企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