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智己L6上市,我又要說了,也許一年前你得至少花30萬才能買到比較精彩的電動車,但是事情在2023年末開始變化,20萬出頭的電動車也已經相當有趣。
在極氪007、小米SU7之后,智己L6也來了,它們湊成了一桌斗地主。它們規格相近,實力相當,都推出了除開第一英尺距離之外3秒內能破百的版本,也都有800V的高壓平臺,像什么智駕智艙這些我不是很關心的東西,它們也各有所長。
智己L6的基礎售價為21.99萬元~34.59萬元,但是這些新勢力都搞權益價這種花活,所以它目前其實是19.99萬起,然而你也沒法只花19.99萬買到它,這個我們后面會說。
在參加智己L6的發布會前我找了一家智己的體驗店,“搶先”試駕了一下智己L6。因為我前不久開了兩天智己LS6,所以我心里對L6有一些預期,但它其實又跟LS6有一些不同。
產品定義大不同
雖然L6的設計語言與LS6一脈相承,但是作為一輛轎跑,套上這些設計元素之后比起LS6可以說是好看了100倍都不止,不過我們今天這篇內容還挺豐富,所以顏值就只說到這里。
除了顏值之外,兩者的研發平臺也基本相同,有很多共用的東西,這完全合理。但它們之間不同的地方卻可能比你想象中還要多,L6有后輪轉向,LS6沒有,L6有空氣懸架,LS6也沒有。這一下子好像就把上市才不到一年的LS6比下去了。
我試駕的L6正好就帶空懸,這輛帶空懸的L6和LS6在行駛品質的表現上呈現出了比較大的差別,空懸L6的濾振做得比較柔和,過減速帶或者是壓過有落差的井蓋,車身不會出現很大的浮動,哪怕是兩側不同時壓過減速帶,它的表現我也是收貨的。
但是微妙就微妙在,它處理完路面信息之后會留存些許多余的顫動,反倒是LS6過減速帶會來得更硬,但它能把這類路面信息處理得比較干凈,也就是說L6給你的感覺會比較碎,而LS6會比較整。我看了一下,L6沒有采用鑄鋁塔頂,但LS6有,不知道跟這是否有關系。
所以我也談不上兩者之間誰會更好,但兩者都做得很好的是,遇到時下流行的飛坡路況,兩車的上下浮動動作都很自然且穩健。
再有是轉向特性,L6的后輪轉向在低速前后車輪異向偏轉時,你確實能感受到它很靈活。這里提一提L6乃至智己全系車型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后輪輪距會比前輪輪距寬一點,體現在數據上其實只有7mm,雖然遠不及我Giulia那接近7cm的“跑車級”輪距差,但因為智己全系都采用了前窄后寬的前后配胎寬組合,所以后輪最外端確實比前輪要寬一些,這也讓它們的車身設計在后輪拱附近顯得特別孔武有力。
而這卻也會增大轉彎時的內輪差,所以后輪轉向對于智己的車來說是有點必要的。但除了低速轉向之外,在中高速它理論上應該與前輪同向偏轉的諸如并線等工況,我倒沒有特別感受到它的作用。整體上轉向的回饋力手感跟車身的響應動作跟LS6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挺好的。
但是這次智己優化了L6的轉向比,單邊打滿的圈數在1.2圈左右,比起LS6減少了很多,這就讓它這個半幅式方向盤稍微合理了一些,但我也還是認為存在繼續優化的空間。
還有一個是車廂的靜謐性,我覺得LS6相當安靜,跑起高速來也有充足的隔絕感,這也是當時LS6讓我最驚喜的一個部分。但L6并沒有延續LS6在這方面的表現,它的路噪是相對明顯的,而且其實沒什么隔絕感。我說的隔絕感是那種NVH好到一定的水平才會出現的感覺,并不是說L6很差,只是LS6太好了。
在整體的機械素質動態感受這些方面,我覺得L6還行,符合當下我對于20多萬的車的想象,它不像我那30多萬的Giulia那么爐火純青。跟同價位的車型相比,它不會有什么方面明顯優于極氪007,也不會有什么方面明顯弱于極氪007,畢竟我還沒開過小米,所以暫時只能比比極氪了。至于它獨有的后輪轉向,這確實是加分項,但是是加在附加題里的。
有得必有失
靜態的層面,我們通常對于純電轎車都會打個問號,智己L6的坐姿同樣是偏高的,但不算特別高,只是距離我理想中的低矮坐姿還有一段距離。跟同類型的車比比,我認為智己L6的后排是最舒服的,空間也比SU7大一點點,而前排我就總覺得找不到一個特別合適的坐姿,反倒不如SU7。當然坐姿這東西因人而異,各位可以自行去店里坐坐感受一下。
別看智己L6的臀部如此孔武有力,它的后備箱表現其實需要你特別關注,深度是很好的,但是寬度卻比較災難,開口也同樣較窄。像這樣的后備箱,如果你放個嬰兒車,旁邊剩余的空間就很難規劃安排了。本來L6也確實在我自己的電車備選清單里,但因為這個后備箱,它的排名下降了很多,至少降到了LS6后面,盡管它比LS6漂亮很多。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綜合性的,首先轎跑的設計,它的尾部溜背收得很漂亮,某種程度上是實用性向設計美感妥協的一種奢侈。另外,這車又有空懸,還有后輪轉向,說是也占據了一點橫向寬度,如果屬實,也算是實用性向技術妥協的案例,這種有追求的行為好像也挺值得贊揚。那就看接下來有沒有別家冒出來說“我既有后輪轉向和空懸,又有XXX的后備箱寬度,同級領先!”
我們繼續聊聊智己L6的“肥臀”,它是如此之肥,以至于充電口幾乎是朝天的,這個設計挺好,一是插拔槍相對省力,二是插槍狀態下也不會超過車身寬度太多,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在擁擠的充電站充過電的人都知道。至于這樣布置的積水問題,我猜智己的工程師不會沒考慮到,畢竟上海的雨也不少。
也繼續講講智己L6的后輪轉向,他們在發布會上沒說具體的后輪轉向角有多少,視覺上看著實不小。他們甚至還準備了一個“蟹行模式”,也就是在低速狀態下,你可以選擇讓后輪跟前輪同向偏轉,相當于整個車呈一定角度斜著走的姿態。但是這個東西,我認為不能說完全沒用,但用處確實有限。
我們很久之前在悍馬EV的內容里講過蟹行模式,對于悍馬這種有越野能力的車來說確實是有用的,因為越野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后輪不太好避讓的石頭。但對于智己L6來說就不存在這樣的場景,而且蟹行模式也不會增加靈活性,因為你讓車斜著走了,它的通過寬度就比車身實際寬度更寬了,如果想不明白,你可以去超市推個購物車模擬一下。
所以我認為蟹行模式只是一種智己努力讓大家知道L6有后輪轉向的雞肋功能。當然,他們基于后輪轉向系統做的那些能夠提升車輛穩定性的功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可從來沒說后輪轉向不好。
再有就是空懸版本也帶有一個云臺車身控制的功能,聲稱在過彎的時候可以把車身端平,功能上確實是可以實現的,但空懸終究是空懸,響應速度是偏慢的,所以智己也說了,這是在長匝道上可以發揮功效的功能。你如果是很激烈的S彎或者繞樁,它可能就沒什么療效,不能跟保時捷Active Ride Control那種全主動液壓懸架比的。
反正很多廠商都在想辦法弄一些“獨創”的東西出來,它們很大部分最終并沒有很強的實用價值,都只是噱頭,所以大家在看這些看起來狂拽酷炫的東西的時候,還是得多思考思考,想不明白的話就來看看我們的思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不是21.99也不是19.99
同樣的,現在廠商們在價格這方面也各種玩花活,智己L6的“官方指導價”為21.99萬起,但是你現在可以用2000元誠意金抵22000元車款外加3000元外飾選裝基金。你聽聽這像人話嗎?
翻譯成人話,那就是19.99萬起,也就是他們所謂的“權益價”,另有3000元的外飾選裝基金。有一說一,智己L6的價格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炸裂程度跟去年的LS6差不多,畢竟他們是20萬電動轎車天下三分格局下最后一個出牌的選手,所以價格一定要炸。這也是為什么我認為之前23萬起的預售價完全不可能的原因。
但是問題又來了,權益價是19.99萬起,但你卻買不到19.99萬的版本。智己L6推出了一個3999元的豪華升級禮包,包含了價值22000元的幾項配置,劃算是劃算的,但你在小程序里選配就會發現,這東西默認勾選,且無法取消選擇,有點強賣的感覺了。
所以你至少要花20.3899萬才能買到智己L6,既然如此,何來的“19.99萬起”呢?你直接說你這車20.3899萬起我都沒意見。這也是智己的慣用伎倆了,LS6也是這樣的。之所以我如此了解,是因為我真的有考慮買,但你看到這些,你就只想直接關閉選配頁面了。
智己的產品力、定價都是有競爭力的,那么賣得不夠好的原因在哪里?
你看,這個新的藍色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