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中興什么都做,比如玩具、電話機、一些日用電器設備等。電話機接觸多了之后,發現電話機背后是很復雜的通信網系統。而當時國家通信系統非常落后,有電話機也沒用,因為背后的系統不支持電話機。此后,開始考慮做交換機,交換機是電話機背后的一個系統設備,至此,中興正式進入通信領域。
最初中興涉及的是一個單位一個小交換機,如68門交換機,其技術相對簡單一點,投資較小,后來擴展到500門規模的用戶交換機,難度稍微大一點。當時公司在國內是最早做這款交換機的,但利潤很少且用戶有限。繼用戶交換機后,公司開始布局農村電話網交換機,真正進入國家通信大網。那時候,國內通信網絡分布是五層,整個大網較為落后,層次較多,中興主要做C5鄉鎮級。
1991年底,公司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家能做出局用交換機的企業。對于客戶而言,交換機是一個非常剛性的需求。不過,同期國外產品的價格高出國內產品數倍,在滿足基礎性能下,國內產品更具性價比,因此給公司帶來了豐厚利潤。
產品需求火熱離不開技術創新支持。發展初期,中興花了近2年時間,才慢慢地把系統構建起來。雖然在技術方面,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還是有差距的,但就綜合性價比來看,還是國內的產品更勝一籌。1995年,中興產品能夠做到萬門規模的交換機,這是中興邁入新階段的一個節點,開始有了進口替代的能力。
在技術上,中興從2G的GSM(全球移動通信系統)開始投入無線網絡和終端設備研發,隨后從2G做到3G的CDMA2000,代替摩托羅拉成為全球主要CDMA供應商,再做到歐洲標準WCDMA(寬帶碼分多址技術),并同時投入力量研發TD-SCMDA。TD-SCDMA是中國自己確定的一個3G技術標準,中興通訊是當時國家3G通信技術標準最主要的研發力量。TD-SCDMA標準的完成,標志著全球通信領域形成了中國、美國、歐洲3個行業技術標準。
中興成立之初,就面臨著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們從一開始的學習、跟隨(1G、2G),到后來的追趕并超越(3G、4G、5G),實現發展壯大。當然,期間也離不開特殊節點上的關鍵推力,包括市場政策支持、上市指標獲得、香港市場先進的經營理念等。
中興困局
由于實現對美國、日本通信產品的替代,因此美國在2016年就開始打壓中興,并實施第一次制裁。中興是第一家被美國制裁的中國企業,那時候社會上,包括體制內很多人的想法、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中興給國家惹事了,然后讓國家來“滅火”,其實真正的原因完全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中興走在最前線,成為了第一個受害者。
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期間,中興過得異常困難。因為各大銀行對中興通訊都不再信任,不愿意放貸,我們只好找了一些小銀行來解決問題,全力保證產品研發進度不斷檔。另外,客戶也擔心中興真的倒下,給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通過誠信經營、慢慢積累,才好不容易渡過了難關。
當時社會各方對公司的誤解很大,說中興是“投降派”。面臨著國內外雙重壓力,我就跟管理層說,公司的情況成了一個很大的冤案,是中美貿易摩擦后第一個作出犧牲的企業,歷史上此類事件數不勝數,很多人都被冤枉了,我們這些人起碼“腦袋”還沒掉,要熬下去,時間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對我們是理解的,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有限度的,因此中興品牌出現很多負面因素,想要一下子將局面扭轉過來非常艱難。
社會上對中興有很多誤解,直到現在可能也沒有仔細的分析。整體上看,中興的品牌美譽度應該說是不夠高的,以前跟華為市場占有率差距不是很大,在三大運營商市場上,華為市占率40%多,而我們是30%多,但就品牌影響力來說,差距是非常大,這個問題一直也沒有很好解決。現在應該讓更多人去了解真相,讓更多人知道客觀事實,從而正確引導他們。
人才戰略
企業經營千頭萬緒,我覺得文化最核心的還是凝聚人才。中興現在有近7萬名員工,技術人員占了5萬人,其他生產人員1萬多人。能吸引如此龐大規模技術人才,首先是薪資待遇在社會上要有吸引力,如20世紀80、90年代,剛創業時員工拿2000塊錢工資,當時社會上其他行業工資才幾百塊錢。
其次,他們進來以后覺得做的事情能夠提升自己,對市場發展是有貢獻的,同時滿足自身的成就感。另外,高科技企業還強調互相尊重,人與人之間講究平等,官大一級壓死人的文化在公司內部行不通,管理干部和核心骨干技術人員,待遇上都差不多。
中興最重視的兩類人,一是研發,二是市場。人才是企業的動力,隊伍要不斷地優化。我們說敏捷優化,就是要能夠快速地迭代,這樣才能在產品技術換代的時候戰勝那些動作慢的人。
面對大量的人才,我們選擇那些有經驗的人才來做芯片設計,最好是有一些成功的產品設計案例的。如果沒有,有失敗的經驗也行,這樣可以少走彎路。比如一個國外請來的專家,中興給他配30個技術人員,這樣一個團隊就能做一個產品。如果是沒有經驗的人去領頭,團隊難以成立,因為大家都在不斷地試錯,試來試去把時間都試沒了,不僅成本高,市場也趕不上。
中興現在做的芯片設計的精度非常高,單片上可達到200億等效晶體管,放眼全球算得上是頂尖類芯片,但是沒有高精度芯片生產線,還在靠海外代工。有些人說中興因為美國斷供芯片,就沒有什么能力了。這些人不了解,對于高精度芯片制造而言,設備投資巨大,而且有些設備受西方限制,這是全產業鏈的問題。
整體而言,人才戰略成為了公司能夠在全球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要靠一流的行動力、平等文化才能夠把這些人才留住。當然也有動態的淘汰機制,不能是一潭死水,有一個優勝劣汰的機制對企業來講也很重要的。
美國事件之后,中興管理層、董事會成員換了一輪,新成員除了從航天股東引入2人之外,其他人全是中興內部的人才,這些人才在公司經歷了幾十年的成長,認可公司文化且有管理能力、有經驗、有威信,很快就把公司很好地運作起來,近幾年的經營成績就是他們能力的體現。
通信產業對國家、社會有著非常大的貢獻。現在大家對互聯網、信息化的體會越來越不一樣。過去的人吃不飽,吃飯穿衣是最主要的,現在衣、食、住、行的問題已經解決,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成為決定國家未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興能夠在該領域做出成績,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