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車的停工停產無疑是春節后車圈內最大的瓜,很多人都在猜想,高合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威馬。不過從高合汽車的自救來看,似乎還并未“放棄治療”,創始人丁磊更是在拼盡全力拯救高合,畢竟對于新勢力品牌來說,只要有錢就不會倒閉。
近日,網傳高合汽車已經收到了來自 iAuto 集團10億美元融資,且此次合作涉及范圍廣泛,包括制造合作、股權并購、技術合作、品牌與市場營銷整合、供應鏈和生產制造的整合等多個方面。在得到10億美元融資后,高合也正在重組團隊恢復生產。
10億美元融資能拯救高合?
從表面上看,高合得到 iAuto 集團10億美元融資后,正在積極尋求復工復產,似乎已經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但對于新勢力品牌來講,10億美元依舊是杯水車薪,根本不足以讓高合起死回生。
首先,高合自成立以來累計獲得了近200億元融資,現在這200億元的融資已經幾乎被燒光。且與高合同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和小鵬,在2023年的虧損就超過了100億元,高合汽車10億美元的融資對新勢力品牌來講,也就只夠維持一年的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小鵬汽車在2023年的銷量超過了14萬輛,而高合汽車在2023年的銷量僅為8681輛,小鵬汽車虧損尚且如此嚴重,銷量長期低迷的高合汽車想要靠10億美元融資實現翻盤,簡直是天方夜譚。
更重要的是,高合汽車根本拿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技術,高合汽車給外界的第一印象僅有科幻的外觀設計,除此之外毫無亮點,且在定位上也過于高端,其定價與產品力嚴重不符,這才是高合汽車銷量慘淡的根本原因。
其次,高合已經失去了搶占高端市場的最佳時機,隨著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加劇,空有一身好看皮囊的高合根本不足以與競爭對手抗衡。即便高合后續會得到更多融資續命,如果內部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或尋求突破,也很難在高端市場存活。
長安收購高合杳無音信,一汽將成接盤俠?
就在高合宣布停工停產后不久,創始人丁磊就造訪長安,以此來尋求長安汽車的庇護。按照網上的傳聞,長安汽車將收購高合51%股份,讓高合成為長安汽車旗下的高端品牌。對于長安收購高合一事,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曾公開表示“在談,離‘妥’還有距離。”
實事求是地講,長安收購高合帶來的影響遠大于10億美元融資,因為長安收購高合后將從根本上扭轉高合沒錢、沒技術的窘境。對于長安汽車來說,收購高合后也能讓長安汽車進一步提升長安汽車在高端市場的話語權,兩者可謂是雙贏。
但從結果上來看,長安收購高合似乎已經沒有了下文,反倒是一汽和高合正在眉來眼去。早在今年4月,就有媒體爆料稱一汽在4月上旬便已開啟對高合的盡職調查,意在收購前全面了解高合汽車的財務狀況、法律關系以及風險因素等。
對于高合來說,無論是被長安收購還是一汽收購,都是解決資金壓力的最佳途徑,像高合這樣的二三線新勢力品牌,在當下的市場大環境下,一味地靠融資已經很難“解渴”,只有“抱大腿”才是出路。當然對于一汽來講,收購高合也能讓自身更順利地完成轉型。
雖然一汽有眾多合資公司,但一汽自主品牌這邊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在乘用車市場都沒有太大建樹,特別是在新能源時代到來后,一汽奔騰和一汽紅旗的新能源產品都因各種原因難以走量。如果一汽成功完成對高合的收購,勢必會極大的提升一汽在新能源市場的話語權,同時也能讓外界看到一汽在新能源領域的新面貌,為一汽帶來的改變甚至長安更大。
寫在最后:
無論如何,10億美元的融資也算是解決了高合汽車的燃眉之急,按照丁磊的說法,高合汽車翻身的窗口期最多只有三個月,而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好在現在得到了10億美元的融資,雖然不能改變高合在汽車市場的窘境,但至少不會讓高合在短時間內倒下。而對于高合來講,能夠存活下去的關鍵還是得看長安或一汽能否順利完成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