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是,和自己的較量”。對此,理想汽車或深有體會。
5月20日,理想汽車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營收為256億元,同比增長36.4%,環比減少38.6%;而凈利潤為5.91億元,同比減少36.7%,環比減少89.7%。
可以看出,經歷2023年的輝煌之后,理想汽車開始進入“冷靜期”。而使其回歸“冷靜”的仍然是嚴酷的市場環境。
回顧來看,2024年第一季度,車市的價格戰持續升溫。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車市降價規模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的六成,相當于2022年的降價總規模;從降價節奏來看,2023年的降價總體相對比較均衡,但2024年的降價在2月份和3月份都達到了超強的程度。”
競爭之下,作為造車新勢力頭部選手,理想汽車積極應戰也是必然。
因此,可以看到,2024年1月份,理想汽車對2023款車型實行購車優惠,理想L7、理想L8、理想L9的降價幅度超過3萬元;3月,2024款理想L7 Air、L8 Air售價均比相應的2023款售價低了1.8萬元;4月22日起,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采用全新的價格體系,降價幅度達1.8-3萬,其中理想MEGA下降最多達3萬元。
對于降價,理想汽車CEO李想曾指出“不一定能提升銷量,但一定可以打擊到別人”。從財報來看,這一觀點似乎已得到驗證。
財報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交付超8萬輛,同比增長52.9%,連續18個月蟬聯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而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的銷量超過13萬輛,今年一季度已經環比下滑38%。
值得一提的是,在價格戰火熱之際,公司完善銷售與服務網絡、加碼研發等舉措也在落實,相關費用支出不斷走高。
財報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的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30億元,同比增加81.0%,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雇員數量增加導致雇員薪酬增加;銷售與服務網絡的擴大導致租金及其他支出增加。而研發費用達30億元,同比增長64.6%。
隨著成本壓力加大,理想汽車的利潤空間也進一步壓縮,根據財報,公司經營利潤再次出現虧損,虧損額為5.85億元。
不過,放大來看,激烈的比拼之下,“成長的煩惱”不只理想汽車有。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利潤下滑已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A股汽車整車板塊24家上市車企中,實現凈利潤增長的占比不足六成。
換言之,理想汽車只是當前汽車行業發展面貌的縮影。但聚焦個體命運上,市場仍然希望理想汽車能走得更穩。
對于第二季度,理想汽車預計季度交付量達到10.50-11萬輛,同比增長21.3%-27.1%;收入總額為299-314億元,同比增長4.2%-9.4%。
聯系當前的市場環境來看,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其實仍面臨不少阻力。但深入來看,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積極信號值得關注。
首先是研發成效較為顯著。實際上,除了價格戰之外,現階段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戰也愈演愈烈,相關車企均企圖以更好的技術吸引更廣的受眾,這一趨勢下,加碼研發必須是企業發展重心。而從前文提及的數據可以發現,理想汽車其實對研發頗為重視,借此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據了解,理想汽車多模態認知大模型Mind GPT,在今年一季度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理想AD Max 3.0進階版預計今年三季度面向AD Max所有用戶開放等。
技術賦能下,理想汽車或能以競爭力更強勁的產品,打開更大市場規模。
其次是雖然現階段成本支出較大,但公司現金流仍然充足。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理想汽車現金儲備高達989億元。與此同時,公司或有降本動作。據知情人士透露,五一過后,理想汽車正在進行員工優化行動,優化比例超過18%。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的品牌影響力仍然顯著,4月,理想汽車重新成為新勢力銷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