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信息產業的浪潮下,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著操作系統的推動。在萬物智聯時代,操作系統產業迎來了新的機遇,這是對原有產品體系的一次調整,同樣也是對后來者彎道超車的一次新機遇。
不過,自主操作系統的搭建并不是一件易事,縱覽全球市場,也只有像蘋果、谷歌以及微軟這樣的巨頭企業,才有資格完成操作系統的深度布局。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市場格局的一成不變。當下,網絡技術正處于一個升級換代的時刻,往往伴隨著新的需求,同樣也需要一個新的數字底座。
借助于在終端的布局以及品牌效應,華為鴻蒙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的關注,在OpenHarmony項目群工作委員會主席、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看來,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時代,中國公司開始逐步從一個參與者,走向了戰略性領域,成為引領者。構建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是看到這個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華為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Harmony OS”(鴻蒙),2015年正式立項,定義為面向全場景智能時代,完全自主研發并通過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開源的泛終端操作系統。2019年8月9號,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率先搭載在智慧屏上,并實行開源。之后,鴻蒙系統還被應用在可穿戴設備、家電、平板等產品上。到了2021年,鴻蒙操作系統正式覆蓋手機終端。
2024年1月18日,華為宣布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開發者預覽面向開發者開放申請,意味著鴻蒙生態進入第二階段。此前相關消息指出,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預計將在2024年Q2發布開發者Beta版,Q4發布面向消費者的商用版本。
一名接近華為的內部人士向鈦媒體APP透露,當初鴻蒙在立項的時候,任正非就說過,做這個事情,重點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業務連續性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先進性的問題。
“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要‘感謝’外部原因,能夠讓做了4年的項目,有一個檢驗的機會。今年是受外部影響的第五年,華為也是用了這五年時間來解決了業務連續性的問題,現在的方向盤基本回到了中國人自己的手上。”
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只是第一步,要想站穩市場,必須要建立更先進、更有競爭力的操作系統。龔體指出,要做出先進的操作系統,最重要的是要真正的找準客戶需求、用戶需求,然后給用戶帶來新的不一樣的更高的價值,才有可能實現超越。
根據官方的介紹,鴻蒙內核比Linux內核更彈性、更安全、更流暢,更適應全場景設備的多樣化需求。全新的HarmonyOS NEXT鴻蒙星河版,從系統內核、文件系統,到編程語言、編譯器/運行時、編程框架,再到設計系統、集成開發環境以及AI框架、AI大模型等技術,實現全棧自研和突破。
日前,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稱,華為鴻蒙HarmonyOS NEXT內部排期在9月,下半年還將帶來全場景新品,包括:直板旗艦、折疊旗艦、中端機、平板、手表等。截止2024年3月底,已有超4000應用加入鴻蒙生態,頭部應用基本已達成鴻蒙合作,覆蓋便捷生活、出行文旅、金融理財、社交資訊、生產力工具、影音娛樂、游戲等領域。

需要指出的是,萬物智聯時代,操作系統早已不是單一獨立的底座。龔體指出,操作系統不光是要構建底座,還要構建一個生態,需要全社會產學研大家一起來做。華為終端云總裁朱勇剛也曾表示:全新的鴻蒙生態具備分布式、全場景、原生智能等一系列新的特點,鴻蒙不僅僅是一個操作系統,更是一個全新的生態。
2023年8月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期間,華為宣布鴻蒙生態設備數量達到7億臺,不到半年的時間,華為再次宣布鴻蒙生態設備數量已增長至8億臺,不僅覆蓋了手機、PC、平板、穿戴、智慧屏、車機等各個領域,還覆蓋了鴻蒙智聯產品,以及千行百業的終端。
鈦媒體APP了解到,為了加速打造生態,華為在多方面進行了投入。其中,在2020年,華為將鴻蒙操作系統的基礎能力捐獻給開放源子開源基金會,形成OpenHarmony開源項目,定位為面向全場景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
龔體透露,OpenHarmony開源三年多以來,已有超過250家伙伴加入OpenHarmony生態共建、7500多名共建者參與貢獻,貢獻代碼1億多行,共有570多款軟硬件產品通過OpenHarmony兼容性測評,覆蓋教育、金融、交通、政務、醫療、航空等多個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