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小朋友的筆觸真的傳承了吳昌碩藝術的線條之美!” 身處被譽為“浦東雕花樓”的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內,看著孩子們當場寫生建筑外觀繪下的十米長卷,紀念館執行館長、上海文史館館員、吳昌碩曾孫吳越喜出望外,并欣然在長卷上題字:“百年名居喜聚新苗”。
海派藝術巨擘吳昌碩,是從浙江安吉走出來的一代宗師。今年正值吳昌碩誕辰180周年,“苕水通申江——吳昌碩藝術的傳承”活動在位于陸家嘴的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舉行。來自浙滬兩地的書畫名家,攜手上海市實驗學校SES小記者、小小采風官團隊共繪十米長卷,從美育層面擴大了海派文化影響力,助力吳昌碩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本次活動圍繞“吳昌碩藝術成就的研究”,分兩部分展開。上午為專家主題講座,吳越、上海美協理論與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湯哲明、安吉縣吳昌碩研究會執行會長梅松分別從不同視角分享吳昌碩藝術的精髓。下午則在開展浙滬兩地書畫家筆會交流之外,同步舉行“十米長卷——青少年公共教育課堂”共創活動,成為上海吳昌碩紀念館不斷深化館校合作機制,推介吳昌碩藝術研學精品線路和資源包、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的一次重要嘗試。
聆聽“線條之美——吳昌碩書法精品展”的講解,觀察欣賞了上海吳昌碩紀念館的中西合璧建筑后,參與共創活動的18名青少年,分別獲得了一幅紀念館建筑的局部特寫照片。在“繪行”項目發起人、浦東新區美育推廣大使金俊的指導下,他們開始作畫,浙滬兩地書畫家們則在旁進行提點。
“小朋友們,看看周圍的環境,我們身處在一個開闊的建筑天井,頭頂是藍藍的天,還能看到陸家嘴的摩天大廈……大家膽子大一點,心里想到、看到最美的東西,都能畫!”吳越指導道。花窗、山墻、門頭、天井、雕花……不一會兒,青少年們就在寫生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創意,共同完成了長卷作品。
五年級學生胥祺昊就在畫紀念館的西洋花窗時,在空白位置畫上了幾個航空公司的標志,他介紹:“因為我們站在天井里,頭頂經常有飛機飛過。”而初一學生嚴昱辰則畫了紀念館內景,他說:“吳昌碩紀念館是一座中國古典元素濃郁的建筑,而在墻的另一邊,卻是摩天大廈,這真的很特別。”
“吳昌碩出生于安吉,成名于上海,兩地一衣帶水,舉辦本次活動可謂意義非凡。”安吉吳昌碩紀念館館長胡建華在長卷上題寫了“紀念吳昌碩先生誕辰一百八十周年”幾個大字,并表示,“我們希望用這種長卷共創的形式,將吳昌碩藝術傳承發揚光大!” 他還介紹,在安吉、上海等國內城市之外,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都將陸續舉辦吳昌碩紀念活動。
據悉,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自2023年1月重新開放以來,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古建筑空間,通過持續開展具有資源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動,以發揮博物館的教育、研究職能。本次活動由浦東新區文體旅游局指導,浦東新區文保所、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安吉吳昌碩紀念館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