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了太陽,就當一顆星星;
當不了大樹,就當山溝里的一棵小草。
有多少能力,就該盡多少能力。
——主人公的話
她是個凡人,二十余年的臨床護理生涯,她度過了多少個平平凡凡的日子,而正是這一個個平凡的日子,編織了她絢爛的生活,譜寫了一曲凡人之歌。她就是海灣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秀黨員護士周梅。
天剛蒙蒙亮,周梅就起床了,作為海灣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她想著今天還有好多事兒要辦,7點多就從南橋鎮出發,驅車半個多小時到達燎原二村,為患有長期慢性病的獨居老人提供送藥到家服務。送完后又馬不停蹄地往回趕,來到門診、病房、藥房……她就像一只停不下來的陀螺,奔波忙碌著。“一切為了病人”是她給自己定下的準則。
“新住院大樓環境真好,寬敞明亮又舒適!”搬遷到新住院大樓的患者無一不感慨地說道。走進海灣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股夏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嶄新的醫院大樓外觀和大自然相互融合,愛的氣息無處不在,而周梅也同樣是一個心中有愛的人。
她是同事眼中的“小齒輪”,居民心中親切的“辣妹子”。她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兢兢業業的護師,可居民卻感覺離不開她。從四川來到奉賢,她執著、堅守,做起事來風風火火、馬不停蹄,而且永遠面帶微笑,身邊的人常常情不自禁地被她感染。
老小區居民老齡化,患慢性病的老人多,而且記性都不太好,同樣一件事要問好幾遍,往往需要醫師付出加倍的耐心和工作熱情。周梅卻不厭其煩,“以父母之心事醫,以兒女之情待患”,她對這些老人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
這些年,周梅耐心為患者服務,仔細了解患者頭天晚上的基本情況,核實每個細節,對每位患者都做到“心中有數”。社區里需要診療和服務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和老人打交道,周梅特別有一套:“從小到大我都有老人緣,家里長輩都喜歡和我聊天。其實老人真的很好打交道,只要有一點點好,他們都記在心里。”剛過不惑之年的她,在醫院有眾多的忘年交。
周梅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好護士,光有好的服務態度還不夠,還必須有過硬的本領。她堅持刻苦學習,鉆研專業知識,抓住每一次參加醫院組織業務培訓的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
平時,在患者眼前的周梅,端莊嫻雅,眉清目秀,一件白大褂得體地穿在身上,顯得干凈、利落。盡管人到中年,卻透露著一種奮發的活力。她將心中的愛與人分享,讓周圍的人沉浸在深深的溫暖之中。
扎根鄉村,周梅以醫者仁心貢獻自己的專業特長,以無私奉獻彰顯使命擔當。她從小就懷著對醫學濃厚的興趣,立志治病救人。在學醫的道路上,她孜孜不倦、刻苦鉆研;在平凡的崗位上,實踐著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圣諾言。
輝煌,來自艱辛;出色,基于踏實。周梅對醫學事業的執著,源于對事業的忠誠。作為一名醫師,她總是從病人的角度出發,理解病人的困難,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做好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咨詢、輔導、接診和治療工作。平時有不少病人來自農村,難得來看病,不忍心讓病人等太久,即使節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電話,她就會到醫院來上班。她經常說一句話:“生病也不能分節假日,人家也是沒辦法。”樸實的話語里透露出周梅滿滿的責任心和愛心。
從醫二十多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模式也發生了巨變,由原來單一的院內看病模式延伸到社區健康管理,由原來的手寫病歷變成電子病歷和規范化管理等等,她也不斷努力適應新變化。在衛生站點,周梅鼓勵居民主動向家庭醫生反饋自身健康狀況,每每下班回家后,還經常接到居民的咨詢電話,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越是平凡,越是真實,也越有力量。正如海灣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肖春芳說:“她愛崗敬業、忠于本職、任勞任怨,在二十余年的護理工作中,她以嫻熟的護理技術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善良和愛心溫暖每一位患者,深受大家的贊譽,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把平凡的事做精致、做到位是周梅一貫的追求。護理工作路很長,當這條緩緩延伸的路上鋪滿鮮花、盡溢芬芳之際,在她看來“并不遠大”的追求,實則早已演繹成了一曲動人之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梅花有七色而不艷。凡人之歌,她就猶如冬日的一團火,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可敬,可佩!
撰稿:丁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