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聊點音樂的事兒。你知道嗎?其實聽歌,不只耳朵的事兒。有時候咱們都忘了,音樂不只是用來"聽"的。
想想看,為了那演唱會的門票,我們跟過節(jié)似的倒數(shù)計時,激動得不得了。為啥呢?不就是想沉浸在那種音樂、燈光、震動、氣氛還有熱乎乎的人群中嘛!但實話說,咱也不能天天泡在演唱會里,所以平時還得靠耳機、音箱過日子。
不過別愁,蘋果來了個腦洞大開的想法。他們搞了個新玩意兒,叫「音樂觸覺」,就是給那些聽力不太好的朋友們另一種享受音樂的方式。
等這功能一上線,咱們用iPhone聽歌的時候,手機會跟著節(jié)奏振動,讓咱們感受到不一樣的音樂體驗。對了,倒帶一下,想想那些聽不見或者聽力受損的朋友們,他們中也有很多是真心愛音樂的。這回好了,他們也能以另一種方式感受音樂的魅力了!
咱們聊聊音樂和感官的游戲吧!你知道么,有這么一幫人,他們用觸摸來感受音樂。就像抱著氣球,讓手指頭跟著節(jié)奏跳跳跳,或者赤腳站在音箱上,讓腳下的振動帶動心跳。嗯,挺原始的對吧?但是呢,Daniel Belquer 這位戲劇小哥哥不這么看,他說:“哥們兒,我們得搞點高級的。” 于是他就跑去了一個叫做 Not Impossible Labs 的地方,那兒專門用科技來打破各種“不可能”。他開始搗鼓一種全新的設(shè)備,讓人通過觸覺真正地感受音樂。
哎,不過,一開始這事兒可沒那么簡單。有個聽障小伙伴,也是個作曲的 Zimmerman,他可是嘗試過這玩意兒的。老實說,體驗不咋地。不過嘛,這就是創(chuàng)新的樂趣所在,不是嗎?總得有人先嘗嘗鮮,然后才能一步步變得更棒!
想象一下你身上掛著一堆手機,七八臺那種,綁得滿身都是,線也亂拉。然后它們像瘋了一樣隨機地震動起來。Belquer 這家伙后來搞事情,弄出了一套裝備,上面有24個能震動的小玩意兒。對,你沒聽錯,24個!其中20個都塞在一個小背包里,剩下的4個就固定在你手腕和腳腕上。
這整套裝備啊,每個震動器件都能對應(yīng)不同的樂器或者聲音,就像一首歌里的24種聲音。而且,這些震動還有強弱之分,三種強度讓你感受到不同的節(jié)奏和韻律,簡直就是通過觸覺來‘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