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燃油車沒有退路,合資新能源車也一樣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可大樹倒了,最先砸死的技術靠著大樹的人
連大眾的CEO都承認了:大眾汽車無法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大眾只能當一個追趕者,而不是引領者。
燃油車很好,但換賽道的時候,內燃機技術不可能直接嫁接給新能源
船大難掉頭,不管是哪種車的擁躉,都不得不而承認,傳統燃油車企換賽道的節奏慢了
燃油車很棒,可是時代變了
年輕人和老一輩的選擇不一樣,你給他們講朗逸當年有多牛、軒逸多么省油、邁騰質量有多好
對他們來說,這都是老黃歷了
年輕人更熱衷于追求設計前衛時尚、動力性能優越、標配即滿配的新能源汽車
而當年那些熱衷于燃油車的“少年”,也在歲月的摧殘下成為成熟、理智的中年人
對他們來說,也是自主新能源的大空間和智能化更具有吸引力
油轉電是大勢所趨,在這個賽道轉換的階段,誰取得先機、誰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誰才有未來
拼供應鏈,大眾和德國并沒有成熟發達的三電供應鏈,而中國卻有;
拼技術,大眾的三電技術、插混技術、智能駕駛,和比亞迪、華為、蔚來等自主品牌比起來,差遠了
新能源汽車專利,比亞迪一年就申請6000多,蔚來這樣的新勢力也有8600多個專利在手
顯然,這一戰,中國的新能源車企贏了,油轉電已勢不可擋,越來越多人的下一輛車考慮新能源
難怪大眾汽車CEO會泄氣:不要對中國電動汽車抱有幻想,他們真的很強,如果我們不認真應對,將會敗得很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