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就像題主提到的那樣:大多數情況下,喜歡的車≠適合的車
但是我們可以補充一下這句話,大多數情況下,你喜歡的車,只是喜歡其中一點,卻并不是這輛車子的大部分。
我人生中的第一輛新車是奧迪A4L,買這臺車我是很沖動的,當年的奧迪依舊是寶奔奧里面的強者,還是燈廠,一個淚眼大燈把我迷的不要不要的,就沖動的買下了它。
這個大燈夜間點亮后的樣子簡直太迷人了,哪怕現在過去了這么久,我依舊覺得好看,但是我就是沖這個去買的隨后就后悔了。
這代的A4L除了外觀,其他真的不行,倒不是說多差,而是你完全找不到可以談的優點,各方面都很均衡,也很平庸,別人問起來你只會說哪哪都好但是特別好還真沒有。而且這一代還有一個很惡心的問題,那就是懸架太軟了,即便我在前排高速過彎,人會感覺飛出去,后排更是顛,體感很差。
所以沒多久我就換成了3系,雖然顏值內飾差了一截,但是整體還是感受好太多了,每次開車都隨心所欲,都心情很好。
對于這臺車,我能夠分享的并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選車的道理:千萬不要隨意的頭腦一熱就去買車,而是要想清楚自己真要的是什么。
所以,如何挑選一臺適合自己的車,一定要問自己下面的幾個問題:
我該買車么?
沒錯,這個問題很重要,很多人買車都和我一樣是頭腦沖動,他們大多數看中外觀,被視頻種草性能,又或者看了那些“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有的人他們一輩子都只是兩點一線,養車用車的麻煩完全還不如打車包車租車來的舒服,所以一定要問自己,你真的需要嗎?
什么類型的才是我要的
我們市場的汽車種類太多了,SUV,轎車,跑車,轎跑,硬派越野不同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產品,并不能完美的相互統一。
每個人買車都有自己的愛好,是追求空間,還是追求操控,又或者追求全家出游的需求。一般來說,SUV的通過性和空間都比轎車強,但是轎車的駕駛品質又比SUV高許多,而如果你又是喜歡追求個性化的,顯然轎跑更加適合,這就能直接劃分不同的消費人群。
非常好理解的一個句話,確認好自己買車的預算是多少錢,其次再在這個預算情況下,選擇自己喜歡的車型,比如SUV和轎車,最后再是選擇自己著重需要的元素,比如空間,操控,舒適。
買哪種能源?
現在的市場已經不像幾年前了,除了燃油以外,還有混動和純電,混動還分增程和插混。
新能源最大的優勢就是用車便宜,純電模式下百公里電耗不過只有15度,綜合下來一公里只要1毛錢,而燃油車百公里油耗普遍8升,綜合一公里6毛錢,差6倍。
增程就是電動機+發電機,普遍純電續航200公里。好處是電池很大完全可當純電通勤,不用一直充電,壞處是發動機只發電不參與動力輸出,爬坡和拉速度相對吃力。
插混是電動機+發動機,普遍純電續航90公里不到,好處是發動機能參與爬坡和拉速度,不吃力,缺點是純電通勤短,要經常充電。
你也注意到了,買新能源是一定要充電樁的,如果你沒有私人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用車便宜的優勢和你沒任何關系,外頭充電要算上服務費價格并不便宜,再加上后續保養和保險的貴,實際上和油車差不了多少。
再加上逢年過節走高速都是人,充電也需要排隊很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確認自己要的是什么能源。
確認預算
“十萬預算進車吧,勞斯萊斯開回家”。現在的車子越來越好看,很容易看花眼,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好不容易選到自己喜歡的, 卻發現自己壓根就沒這預算。
這種情況很多見的,所以一定要確定好自己的預算是什么。其次,買車除了車子本身的價格,還有一個購置稅在里面,購置稅你就簡單的當成車價10%來計算就行。
比如你看中的一臺車子是20萬,那么算上購置稅,差不多在22萬左右就可以開走了,所以通常都要在自己的預算里面-10%,才是你可以買的汽車價格。
最后,如果一切都OK了,買車的時候也一定要把合同看清楚,一定要問銷售拿一張紙質合同,沒有也讓他打印出來,隨后把該有的配置全部都寫上去,銷售承諾的東西也要放上去,并且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