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 月 7 日),紅米官方宣布,Turbo 3 手機將于 4 月 10 日 19 點發布。
作為紅米新十年的新系列,官方曾表明 Turbo 系列定位新生代性能旗艦,重塑中端性能格局,目標是做中端最強性能機。
此次首作 Turbo 3,代號為“小旋風”,海報打出了“性能旋風”的口號,號稱“旗艦性能普及旋風”。
而在官宣的博文發布后,紅米官方又接連推送五條博文為 Turbo 3 造勢。
以及得益于先前的爆料,關于該機的大體核心配置已經較為清晰。
既然是為重塑中端性能格局而來,毫無疑問,性能是 Turbo 3 的最大亮點。
身為一款中端機,Turbo 3 所搭載的處理器為旗艦芯高通驍龍 8s Gen 3,和驍龍 8 Gen 3 同代架構、相同制程的平臺。
官方表示,這是旗艦芯首次落地中端,海報顯示,其跑分達到了 1754299。
當然,盡管是同宗同源的產物,但驍龍 8s Gen 3 歸根結底只是 8 Gen 3 的青春版。
對比來看,CPU 少了一顆大核,核心頻率整體更低,GPU 從 Adreno 750 降級為 735,內存規格、影像能力、基帶型號等也都稍有縮水。
有博主還放出了一組8s Gen 3 的實拍圖,顯示其尺寸僅有 8.40×10.66mm,而8 Gen 3 為 10.71×12.81mm,面積縮小了大約 34.73%。
不過紅米稱,一些旗艦芯特有的新技術得以保留,因此不只是旗艦性能,旗艦體驗同樣落地中端。
以及,為了配合驍龍 8s Gen 3 的性能,紅米還安排了三個左膀右臂:
第一個是搭載旗艦性能調校 ——狂暴引擎 3.0,配合小米澎湃 OS,深度接入「AI 子系統」。
號稱不降幀率、不降畫質、不降亮度,能實現大型游戲 1.5K 分辨率,逼近 PC 級畫質。
第二個是匹配最新散熱技術 ——搭載冰封散熱™,官方稱這是首次將該散熱技術降臨中端,劍指中端最強散熱。
采用自研新一代散熱材料,定制全新散熱架構,實現 AI 溫控全程監測。
第三個是提供旗艦級豪華存儲組合 ——16GB+1TB,用同檔罕見的頂格存儲組合,徹底釋放驍龍 8s Gen 3 的全部潛力。
從堆料來看,紅米這波確實是要打造一個“中端性能之王”。
需要注意的是,Turbo 3 已現身 GeekBench 跑分庫,6.2.2 版本單核得分 1981 分,多核得分 5526 分。
不只是官方展現的性能配置,Turbo 3 的其他信息亦有所流出。
國家 3C 質量認證確認,該機由西安比亞迪電子代工,支持 90W 有線快充。
爆料顯示,采用 5000 萬像素的索尼 IMX882 主攝,配備 1.5K 6.67 英寸 AMOLED 直屏,刷新率為 120Hz,內置 5000mAh 電池。
高管王騰曾在直播中揭曉過正面實拍畫面,能看到采用無塑料支架直屏設計,下巴比左右邊框略寬,整體屏占比與 K70E 接近。
因為官宣海報曝光了 Turbo 3 的背面設計,所以在網絡上也引發了熱議。
海報顯示,采用直角邊框設計,后置三角排列圓形攝像頭模組。
對于這個后置鏡頭模組的設計,許多網友看到后表示有些迷離,感覺似曾相識,沒有辨識度。
比如在IT之家 App 的評論區中,就有用戶提到了華為 nova 11 SE、榮耀 Play8T、OPPO K11 等機器,聲稱一模一樣。
同時,也有多名用戶覺得,Turbo 3 的設計不如 Note 12 Turbo。
好看與否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就像網友說的那樣,似乎是少了些辨識度,類似公模設計。
不過對比 Note 12 Turbo,其實是能看出設計的延續性,無非是微調了部分細節。
以及在屆時的發布會中,還會有一個狠貨和 Turbo 一并登場 ——紅米 Pad Pro。
作為紅米旗下首款 Pro 版 Pad,Pad Pro 亦具備看點,三款配色,后置雙攝開孔,主打“生態互聯、大屏長續航”。
配備 12.1 英寸 2.5K LCD 高刷大屏,內置 10000mAh 大電池,預裝澎湃 OS 系統,配套有鍵盤式雙面保護殼、靈感觸控筆、雙面保護殼、鋼化膜等。
至于搭載哪款處理器,據悉為“一顆跑分 65 萬左右的 4nm 低功耗處理器”。
巧合的是,在紅米官宣 Turbo 3 后不久,真我緊接著宣布 GT Neo6 SE 定檔,發布時間正好是紅米后一天。
從產品定位來看,真我的 GT Neo 與紅米 Turbo 統計,預計會中門對線。
如果說 Turbo 3 的賣點是性能,那 GT Neo6 SE 無疑是屏幕。
日前,真我已宣布該機將首發搭載新一代無雙屏,局部峰值亮度達到 6000nit。
其他配置也可圈可點:搭載驍龍 7+ Gen 3、采用超窄邊微曲屏設計、配備 50MP 主攝。
以及該機還擁有一個標準版,配備 Turbo 3 同款的驍龍 8s Gen 3,輔以 5500mAh 電池 + 120/121W 大電流充電的續航規格。
更巧合的是,從真我從前放出的官圖來看,GT Neo6 SE 和 Turbo 3 在鏡頭模組設計方面頗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也是醒目的雙環。
設計相近、定位一致、時間接近...... 事情變得有意思起來了。
當然了,既然同時提到“中端”和“性能”,那必然不能忽視紅米的老冤家一加。
在上個月月中,一加帶來了定位中端的 Ace 3V,全球首發驍龍 7+ Gen 3,售價 1999 元起。
當時在發布會中,李杰稱 Ace 3V 要“挑戰中端手機質感冠軍”、“挑戰中端手機史上的最強性能”、“挑戰中端手機游戲冠軍”......
在發布會結束后,李杰更是和王騰就“8s Gen 3 和 7+ Gen 3”孰強孰弱的話題,大戰多個回合。
可以說在中端機市場中,一加 Ace 3V亦是一員不容小覷的猛將。
而在今日的微博中,一則名為“中端手機性能有多卷”的話題登上了熱搜,引起網友熱議。
近兩年,中端手機儼然是競爭最激烈的細分領域,從影像到質感再到當下的性能,全方面內卷。
其中,性能是最值得卷的,因為關乎日常使用體驗,用戶的感知程度最強烈。
曾幾何時,“性能”二字是旗艦的專屬,在許多消費者眼中,只有旗艦機才配擁有強性能。
可是現在,性能亦發展成中端機的核心點,廠商們也舍得不惜成本,讓中端機卷性能。
如果說以前的中端機是“夠用就成”,那么當下則越發緊跟旗艦機的腳步,追求極致體驗。
總之,中端機瘋卷性能無疑是利好消費者的舉措,就算整體無法和旗艦機相媲美,但在性能這一最重要的核心點上,能接近比肩。
相當多買中端機的用戶看重的是性價比,而性能恰恰是最能凸顯“性價比”的元素。